《喜樂人生路》—  完美的駝背 ◎ 王育梅

0
481
2006年6月中旬, 作者後右一受《環球彩虹雜誌》後右二總主編蓬丹之邀,為電視節目《喜樂人生路》寫腳本;前坐右一藥學博士鄭炳全

2006年6月中旬, 洛杉磯《環球彩虹雜誌》總主編蓬丹,邀請我幫忙環球傳播中心製作的電視節目《喜樂人生路》,撰寫電視腳本及邀請嘉賓。

受訪者皆是以個人的背景,豐富專業與經驗,與生命際遇,向觀眾闡述如何經營「喜樂的人生」。

當時受邀的嘉賓之一鄭炳全博士,是所有受邀佳賓最特殊的一位。認識他多年,首次見他西裝筆挺,並接受電視節目製作人、導播安排的專業化妝師,幫他在臉上擦粉底液,髮型師將他有點稀疏的頭髮梳成俐落有型的西裝頭,當他坐在沙發椅子上,簡直就是位很有文青味的帥哥,看不出是位66歲的殘障者;鄭炳全向大家含笑致意說「謝謝您們讓我變得年輕、變得帥。」

1945年感染小兒麻痺症

鄭炳全是1942年 9月出生台灣嘉義東門一個大家庭,上有五兄三姐,1965年自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畢業後,陸續取得中國文化大學藥用植物學碩士、密西西比大學生藥學碩士及藥學博士學位,並曾經在台北醫學院當過講師和客座副教授。

喜歡科學,也喜歡文藝音樂的鄭炳全,曾以筆名「如流」「佛蘭克林」等寫文章,出版過「生藥學實驗教程」,「實用天然藥物」,「進口藥品總覽」、「醫藥與生活」與「台美文藝」等受歡迎的書籍。

鄭炳全博士全家幸福照後站立者擔任律師兒子左一擔任家庭醫師的媳婦與兩個孫子
前右二鄭炳全右三夫婦與右一兒子後左一媳婦與兩位孫子出外用餐照

1980年在洛杉磯開業「十全藥局」,公私雖忙但他仍持續所愛的音樂,參加洛杉磯Bel Canto 好歌者合唱團並擔任首屆團長。因熱心公益又義務擔任太平洋時報的首任社長、台美人筆會首任會長、台美人歷史協會會長等。

鄭炳全受訪前談起得病的由來說「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軍機多次轟炸台灣,1945年4月7日在嘉義市區投擲大量凝固汽油彈(英語:napalm)又稱燒夷彈,我們全家躲進防空壕裡,眼看著在1927年才落成的豪宅被烈火濃烟中燒盡。為了躲避空襲我們被疏散到吳鳳廟附近,住進由擔任老師的大姐蕙珠所安排的農舍,不到一個月我發高燒,幾天之後,阿母和二姐輪流將我揹回嘉義,找姨丈黃文醫學博士看病;當時並不知道是Polio小兒麻痺。當不幸感染小兒麻痺症之後,我的脊椎嚴重側弯,右脚肌肉萎縮而導致終生駝背又跛脚。」

左鄭博士與右鄭師母和孫子年幼時的出遊生活照
祖孫樂

《仁心良藥–展示關顧人生》

擁有藥學博士在洛杉磯開設「十全藥局」,深受來自各地病患的讚賞及敬重,因此當日受訪節目的主題是《仁心良藥–展示關顧人生》。

曾有病患到他的藥局請教他吃甚麼藥物時,鄭炳全告訴對方,「一定要注重健康生活」,並說「三餐飲食的節制很重要,現代人的飲食豐富,是兩千多年前的100倍,而我們的身體對吃不飽較能接受,對飽食終日則較無法適應。」

他建議若是有多餘的營養又好吃的食物,不妨送些給周遭需要的人。他說:「上帝是公平的,因為每天都吃的很飽的人較不能長壽。」

對藥用植物的特性有相當深入了解的鄭博士,在自家院子種植超過30種藥用植物、香料。他在節目上,以幽默和信仰與大家分享「藥補不如食補」。

曾經出版過多本與健康藥物有關書本的鄭炳全說「食物藥物和流行有關,藥物的流行又和藥廠藥商所設計的廣告有關,有些醫生喜歡給病患開新藥的處方,大多數和藥廠的推銷有關。其實很多舊藥和普通廠牌的藥物都不錯,例如Aspirin。

談到「良藥苦口」,他認為藥物雖然有主治的療效,但「藥也是毒」,因此吃藥需要有正確的觀念和技巧。若是藥不對人、不對時、不對量,不但傷身並且浪費金錢。

在節目上他舉例說明,如服用降血壓或糖尿病的藥,最好從小劑量開始,配合測血壓或糖尿病的指數控制,重要的是注意飲食和作息運動,不要過分依賴藥物。

最好多了解一些醫藥常識、自己的身體,就不容易雖便吃藥,若有機會問醫生或藥劑師,「每日吃多少藥?」他們的答案將會說明「服用藥品自己的身體是要付出代價的。」

談起另一現代人的流行病「富貴病」,他笑著說「富貴病是古代大富大貴人家所擁有的病,就像肥胖糖尿病患者,看似很有福相但實際上卻是不健康。現代人因為大半喜歡開大車到超市買食物,所吃的大半是工業產品,又吃得太純淨,如白米、白麵包、白糖、白鹽、純淨水及人造飲料等,這些幾乎都不含天然雜質或是身體需要的礦物質,因此產生糖尿病、心臟病、憂鬱症、癌症、骨質疏鬆、過敏症和肥胖症等文明病。」他不忘提醒患者平日要多喝水,因為常喝水比較不易患心臟病、中風、結石及糖尿病等,但是記住要喝天然的自來水而不是瓶裝水。

最後他說「現代富貴病的另一特色是吃的太乾淨,遠離大自然,造成免疫失調,如過敏、氣喘、風濕關節炎、癌症和許多與免疫機能有關的毛病。」

曾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到鄭炳全所開的「十全藥局」想買鈣片吃,他不厭其煩的說:「最便宜又易吸收的鈣質是自來水加幾滴檸檬汁,這就是所謂的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 )」

社團負責人Jean 向鄭博士學做養生體操

駝背又跛脚的鄭炳全自幼就心存感恩,常常將最好吃的留在最後一口吃。他笑稱自己是很幸運的人,雖然已經65歲又殘障,但仍堅持每周打一兩次網球或乒乓球,保持不胖不瘦的身材。令人羨慕的是「每年健康檢查報告的結果都是正常。」

殘而不障並跨越殘疾的真勇士

2009年鄭炳全結束在洛杉磯阿罕布拉城市Alhambra的「十全藥局」,30年的藥局事業劃下圓滿的句點。

隨即我邀請鄭炳全上美國的「佳音之聲」節目接受我的專訪,標題是「殘而不障並跨越殘疾的真勇士–鄭炳全博士」。

事先我們有為節目內容事先溝通過,他微笑著說「沒有甚麼禁忌話題,您儘管問」;幽默開朗的他侃侃而談「殘疾」人生。

他說「我很少認為自己是殘障者,只知是個駝背又跛脚的人,而其他內外器官則是值得感恩的中上體質。」他又說「還好我因身體有缺陷,大部分時間花在喜愛的文藝、音樂,否則依我活潑個性及不錯的外貌,恐怕很難安分守己。」從年輕到老,他在每一個社團都是受歡迎及敬重的人物;擁有不少男女粉絲。

談到幼年生病的經過,他猶記得當時和他一起躺在竹床上的祖母,用葵扇幫他散熱的舊事。他說「祖母摸著我的頭說“乖孫仔甭號( 別哭),阿母連鞭(立刻)來。” 」當他的母親即刻來到床邊時,阿嬷喊著他母親的名字說:「“玉女,妳燒香向天公伯講,我甘願用我的性命來換乖孫的健康。」

母親回答說「好,阿嬤請安心(放心)」接著發現阿嬷為了照顧孫子憋尿而尿濕了床單。

當鄭炳全退燒後重新在地上爬,學坐學站,甚至會跛著腳走幾步路,他的母親每次燒香拜公媽觀世音時,一定要他持香敬拜,並記得說要感謝阿嬷的保庇。

唸小學一年愛班時,他的雙親將他改名為「炳全」,希望他日後事事周全,當時的他對人生充滿憧憬,希望長大後會開車,能活到60歲。

回憶童年歲月他特別感謝小學林羽老師的諄諄善誘,因林老師而開始喜歡上學和交朋友,尤其愛在下雨天,聽林老師在陰暗的大教室講故事。到大學他才知道林老師講的是《悲慘世界》和《基督山恩仇記》。

念舊重情的鄭炳全上了大學的一個寒假,曾去探望在吳鳳幼稚園擔任園長的林羽老師。

另外一位感恩的師長是四年級的導師施秀鑾,她也是位很有耐性愛心的老師,六年級導師徐銀池,經常在課後傍晚在教室為學生免費補習。

後來他又幸運地考上省立嘉中,年長鄭炳全20歲、嘉中畢業的大哥炳東告訴鄭炳全說:「如果你生長在日治時代,你的身體缺陷障在口試那一關就通不過。」

因為偏愛美術、音樂和寫作,本想學大姐夫蒲添輝當建築師,但是,後來聽從母親的勸說,高中畢業的第二年改考藥學系,並如願以償考取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自幼受到喜愛音樂父親的薰陶,1961年11月他參加北醫第一學期陽明山公園郊遊,有副好嗓音的他,很大方在新同學面前獻唱剛剛學會的《Red River Valley》(他三兄炳祥送他一本英文名曲101其中的一首歌),沒想到初試啼聲的他,隔天就和幾位同學討論在校園組織一個合唱團,接著就成立了《杏聲合唱團Sing Song》,大家利用課餘時間,在餐廳無伴奏練唱之下,不但有十多位同學們分成四部合唱,而且人數逐月增加。

沒想到《杏聲合唱團》不但是北醫第一個社團,而且日益壯大,至今仍常獲得大專院校合唱比賽的冠軍。

搬遷到洛杉磯之後,不管藥局工作多忙,他參加合唱團定期練唱,並參加每年的公演。當時的指揮李慧玲再三要求每位團員要自我提昇、準備在舞台上獨唱,嗓音不錯的鄭炳全,卻曾因身體缺陷而拒絕指揮李慧玲的一再鼓勵,他還是無法克服單獨表演的心障,他自我解嘲說「或許請我擔任鐘樓怪人演唱的角色,較相當稱職。」

完美的駝背

藥學博士學位背景的鄭炳全,1980年在洛杉磯開設「十全藥局」,30年的藥劑師工作,除了忙於為患者配藥,還有不少客人排隊等著與他「侃大山」。這些客人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齡層和性別,大家除了向他請教病痛與疑難雜症外,還有不少人就個人愛情與人生挫折等,請他指點迷津。

兩個小時的廣播節目聽他侃侃而談,最後我笑著問他,「您一直都是樂觀看待自己身體的缺陷,但您還是因身體缺陷而拒絕單獨表演,您也曾提過小兒麻痺症的病毒仍遺留在您身體內,可能將會影響您行動不便,不知何時何日將無法再打網球、乒乓球?!甚至坐輪椅。」

突然播音室裡的聲音停止,笑談聲瞬間消失,空氣被凝止為沉默的場景。他似乎難以抑制內心憂慮而淚水盈滿眼眶,一度哽咽,我正在思考如何接腔時,只聽到他緩慢低沉的聲音:「的確是擔心有Post-polio Syndrome後遺症,擔心未來坐輪椅…」

停頓了幾秒後他很快恢復正常說「有人天生殘障、有人意外受傷或疾病而殘障,絕大多數是活到九十歲逐年不能獨立生活,而需要有人協助起居和交通等。但是進步的國家不但不歧視殘障者,並積極地設法改善環境與配合,譬如大樓住家有電梯、方便殘障者輪椅可進出及停車等。目的是希讓殘障者可以獨立生活,減少社會和家庭的負擔。」

Polio Virus讓患者終身有抗體,幸好1950年代美國科學家沙克和沙賓發明疫苗,1961年後普及全世界嬰兒,預防因小兒麻痺而殘廢甚至死亡的孩子。

他認為能活過患者的平均壽命又多廿年,出門旅遊為了避免跌倒將學拿枴杖,可能再過數年不宜駕車而要坐輪椅,但仍感恩, 也希望有生之年能繼續以助人為樂、享受生命的可貴。

2015年鄭博士曾在洛杉磯台美人信仰與人文研習會,以「告別式」心情,與大家分享《完美的駝背》Passion & Compassion,我欣然赴會;只見台下觀眾席上坐了不少紳士淑女,十分安靜。

台上的鄭炳全一身便服,73歲的他依然一派自然瀟灑,露著鄭氏招牌笑容,依舊是緩慢清晰的聲音娓娓訴說他的故事;

「在台北醫學院大一那年,我在班上校慶壁報看到一則笑話。上帝在天堂致歡迎詞說:”神造萬物每一個都是完美的。” 講完過後有位駝背者走到上帝面前問:”祢看我呢?”上帝微笑著摸摸他的頭,回答說:”你是我見過最完美的駝背。”

看完這個笑話篇,我在壁報前佇立良久,並滿臉發熱。因為他是當時台北醫學院第二屆醫、藥、牙三科兩百多名學生中唯一的駝背學生。」

樂觀的他,笑稱看完那則笑話後認為自己就是「擁有完美的駝背。」

接著他說「脊椎嚴重側彎,右腳肌肉萎缩的我,雖不良於行也走了73年,但卻是今年才認真學用roller walker,兒子在我住家後屋建一長坡,可讓我直接從臥室顺着斜坡往下到庭院、散步、做點園藝和我喜愛的木彫。年老了難免酸痛,擔任家庭科醫生的媳婦Jessie送我貼片,親自幫我貼在手腕疼痛部位,她的貼心讓人溫暖。孫子們小時侯都曾幫我用砂紙磨木彫初形,他們現在長大了,也敬佩阿公退休十年來研習木彫鍥而不捨的毅力。」

演講結束時,主辦單位開放現場提問,一位退休醫生首先站起來說:「我是基督徒,身體沒什麼大毛病,經濟沒有問題,但是我卻感到不快樂。我想請教您,為何身體有殘疾,行動不方便的您,這麼幽默又開朗;甚至經常幫助他人。」

笑聲像唱歌、也像春天的鄭博士說:「我在70歲之前,很少想到自己是殘障者。回憶自己從地上爬起來走路上學,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甚至美國到密西西比攻讀博士,從小學老師、大學那琦教授到美國密西西比指導教授,都對他特別照顧,不但讓他對天然藥物的研究更上一層樓。」

他又說「我學習以殘而不廢、樂觀面對人生,並時時感恩。我認為上帝是公平的,因這樣的殘缺,我得到許多別人所欠缺的愛;從祖母、父母及兄長和姐姐到同學及社會上的朋友等。上帝不但給我一位賢妻王以台,並給我一位優秀的兒子和媳婦及兩位資優的孫子。」

談到賢妻時,鄭炳全特別說「我不能選最好的,但是最好的選上我,四十多年了,她越來越懂得照顧我和她自己,對待孫兒特別温柔慈祥而且慷慨。」,

他不忘幽默回答另一位觀眾的問題說:「缺點太多是我唯一的優點,藝術與愛,讓我勇敢面對人生。」

擁有幸福家庭的鄭博士,深信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他最後說:「有人喜歡在教堂的鐘下工作,我卻樂於在地獄門口救人。」

鄭炳全博士與他的雕刻富蘭克林與女神

今年九月即將滿80歲的「完美駝背者–鄭炳全」,目前大部分時間從事所愛卻有挑戰的木雕藝術,縱使引起腰背痛、手腕痛,但他仍辛勤地在院子埋首雕刻,朋友有疑難雜症仍會撥電或到家門請教,他還是樂於助人;他的笑聲仍然像春天。

鄭家每周五的快樂園地
前右二鄭博士和請左一知名女作家黃美之、站立者右一泰雅族歌手、左一作者王育梅 聚餐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