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她這樣的女子
- 廖輝英 1999年7月28日 中央日報
這五年來陸陸續續見過王育梅三、四次面,都是在洛杉磯文友家中。她看起來溫婉恬靜,聲音甜美清脆,我對她的初步印象,說起來有些奇怪;因為沒有人特別介紹,所以我就因著她的音質,認為這個人很適合做播音員。
本以為素昧平生的人,卻忽然向我談起一篇文章,那是我大學畢業那年,發表在某大報的舊作 ─ 算起來大約20好幾年了。很多人都以為我是三十幾歲才開始寫作的,能對照出我文藝青年時代舊作的讀者,王育梅算是第三個人。
因為這個因緣,我們有過一段交談,獲悉她在年輕時代,曾為婦女雜誌做過一系列有關藝術的採訪;現在在海外,也替兩家報紙寫專欄。
爾後,我又從別人口中得知,王育梅當時因卵巢癌剛開完刀,正在做化療復健中;我才恍然大悟她為什麼一直帶著一頂黑色針織帽子。
隨著我多次赴美,見面次數增加,對王育梅的瞭解也相對增多。她曾有一段將近十年的婚姻,丈夫是珠寶商人;離婚之後,她帶著唯一的兒子,在美展開一段長時間的遷徙和漂泊。我從一些朋友和王育梅自己所寫的文章得知,為了生活她做過許多事情:她在紐約Jewelry Studio 學珠寶設計,並接受著名藝術家蔡爾平夫婦的指導,學習現代飾品設計,因此,她一直以來的主要工作便是做珠寶設計。此外,她也寫專欄、編劇本,辛苦撫養兒子。
這個單親媽媽不幸和罹患癌症,在沒有親人陪伴之下赴醫院開刀;又為了生活,才開完刀,卻又瞞著醫生搭機回臺洽談事情。她獨自一人在萬般痛苦中做完八次化療, 邊抗癌邊謀生邊復健,命運待她不能算好,她卻還能拿起筆來,寫文章安慰或鼓勵罹癌的朋友。在她文章中既看不見怨天尤人的句子,也聞不出悲哀傷痛的味道,有 的只是樂觀和鼓舞,只是平心靜氣的文字。
生病以後,王育梅雖然不曾被命運打敗,但她對生命鐵定有另外的想法。這段期間,她身上那股藝術細胞強烈甦醒,她遣懷而無意中做出來的撕畫,用漢唐仕女的衣飾,配上她自己的想像和構思,完成了一幅幅令人驚豔的「衣錦繡」撕畫。
所以令人驚豔,是因為這些畫作中,洋溢一片率真而華麗的色彩,繁複卻又不流於俗豔,許多詩人、文友、編輯、紛紛向她訂購,使得原本排遣用的無心之作,一幅幅因著如此動力而創作出來 ─ 現在,王育梅的撕畫作品,終於得以在臺北展出。
做為一個朋友和藝術的愛好者,我很樂意將此消息告訴此地的同好,相信這會是一個美麗的巡禮。
作者廖輝英名散文與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