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Enjoy the videos and music you love, upload original content, and share it all with friends, family, and the world on YouTube.
台灣布袋戲演藝的發展
講師 余忠村 博士 9-27-2017
余博士於六零年代來美留學, 因熱愛美化人生的藝術竟由經濟學一頭栽進建築設計, 沒受過完備藝術訓練,辛苦可想而知,回頭再鑽本行,於1975年 得密大經濟學PhD,畢業後服務於密州州政府, 受不了冰冷氣候被南加的溫暖吸引而定居下來, 又抗拒不了藝術的引力投入藝品設計領域, 專精於燈飾方面不久也佔有一席之地,店面座落在全美最頂尖城市( Beverly Hills),20多年下來生活充滿新奇快樂( 有別於教授或學術研究)有機會深入了解美國社會, 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服務對象經常是金字塔頂端的名人。
因關懷社會、台灣的民主、又喜歡藝術、文學, 不時於報章雜誌發表專業論述或感想隨筆。
1997年父親仙逝,感念小時常與父親流連於布袋戲棚下, 也因懷念父親開始收集布袋戲偶,研讀布袋戲歷史與發展, 越掘興趣越是盎然。
傳統布袋戲的追考是十九世紀中期於福建泉州漳州、 廣東潮州等地都是掌中戲的重鎮,原只是一人戲而師徒相承, 再有戲班的組成。台灣先民多來自上述地方因而傳承了。
布袋戲的流傳有兩位先輩貢獻最大 :
一是北部的李天祿大師, 一生辛苦因有兩代入贅從祖父到兒子四代有四個姓氏, 七十歲後倍受肯定開始收國際學生, 遇到導演侯孝賢開始參與電影,戲夢人生得獎於法國影展, 晚年努力籌設布袋戲文物館終於於1996年底風光落成。
一是中南部的黃海岱大師,他的布袋戲一流,兒子黃俊雄70年代創 造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造成電視收視率97%, 兩孫子的霹靂布袋戲成績斐然, 小孫子的金光布袋戲更得俊雄大師之真傳即沒有太多特效、打殺、 強調忠良等。總之名滿天下授徒傳藝。 除了上邊所提兩大師外還有新莊小西園的許王大師及西螺的鐘任璧大 師都有卓越的貢獻,政府也先後都頒發「民族藝術薪傳獎」 給大師們。
近年來運用表演藝術技巧與設備、新潮戲偶造型、 透過螢光幕銀幕傳到觀眾面前, 黃家第三代創新求變的才華建構了霹靂布袋戲的產業, 兩兄弟一個善編、一個善口白搭配得天衣無縫, 加上眼光敏銳大膽投資,成為布袋戲企業集團,使「後黃俊雄時代」 再領風騷,成台灣最受歡迎的表演藝術。(成功的吸引年輕觀眾, 薪水不多的他們也會瘋狂的購買一尊四萬台幣的戲偶)
布袋戲的展望:2006年新聞局曾作台灣文化意象調查, 最能代表台灣文化意象的竟然是「布袋戲」,超過玉山、故宮、 野柳的女王頭。 博士論文研究布袋戲的吳明德博士建議文化當局應致力於向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UNESCO)申請,將台灣布袋戲列入「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就如日本的「能劇」、中國的「崑曲」 等。
布袋戲表演藝術的特色:
* 掌中擁有天地寬,一人口白、雙手掌偶罩全場,一口道出千古事, 十指 搬弄百萬兵。
* 包涵文學、表演、說唱、音樂、美術、雕刻、刺繡、 造型等各種藝術元 素。
* 包涵舞台、燈光、音效、特技、佈景、 戲劇等並給予視覺與聽覺有寬廣 的想像空間。
* 戲碼與戲偶的互動引人入勝,使觀賞者享受到戲、 偶兩者表演的細緻。
* 是一種陽剛屬於「父與子」的獨特表演藝術,觀眾也以男性為主。
* 是反應地方文化、人民感情與信仰的表演藝術, 若是被殖民者往往會被 統治者壓制。
* 在發展上具備開展與融合的特質,會配合時代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