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0年代,台灣在國民黨獨裁專制統治之下。台灣人很苦悶,深感前途迷茫。大學生開始有出國尋找求發展機會的念頭。當時,美國正好開始發展太空工業,需要大批理工人才。台灣開始大量出國留學。這是台灣大留學潮的開始。
早期的留學生的特色是:清一色,都是理工人才。攻讀文科方面,藝術方面很稀少。原因很簡單,大概考慮到生存問題。
隨著潮流,要到美國留學變成自己本人的目標。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後,猛念英文,考過留學考試。1965年9月來美國。同年12月,父親逝世。我馬上休學。把借來的保證金寄回還台灣親戚後,開始來到大都市的洛杉磯打工賺錢。
在洛杉磯打工賺錢時,存了一些錢後,並沒有忘記當初來美國的目的和願望。1971年,辭掉工作,再回到學校,繼續未完成的學業。當時,當然也考慮到自己將來前途和生存問題。
1973年學校畢業,獲得學位之後。很幸運在田那西的一所大學受聘請,開始在州立棉花市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教學美術。
美國是一個很前進,重視成果的國家。每一家公司和社團組織,對自己公司的品牌和名譽非常重視。所以,每一公司,或團體組織都有一個會徽,以顯示自己有別於他人是很普遍。在美國公司吃頭路的人,都了解這點。
台灣人有樣學樣,也算很自然。漸漸台灣人社團組織也要一個會徽。很自然本人的專長就被派上用場。
1973年以後替台灣人社團組織設計有如下數個,以下是部分:
1. 全美台灣同鄉會會徽The Formosan Club of America(1973):
在洛杉磯打工時,認識當時擔任洛杉磯同鄉會長的許和瑞。1973年,各地同鄉會繼續增加和擴大。1973年全美會成立。許和瑞,被選為全美會長,要我替全美會設計一枚會徽。同年,全美會將《望春風》,改為全美會的正式刊物。為使刊物更壯觀,這會徽也做望春風的封面(1973年12月,53期),也算是正式向大眾宣布這會徵的存在。這枚大概也是台灣人社團的第一枚會徽。
1970年代,個人電腦(persosnalcomputer),會徽設計必須使用傳統的土法:
必須使用圓規,三角板,鋼筆等工具。完成之後,縮小,放大等。現在回想起來過去的方法,真是不可思議。
起初,全美會名稱:全美台灣同鄉會:(Formosan Club of America)漢文沒改,英文改為(Taiwanes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圖案:島=美麗的寶。筆=人材濟濟。稻米=農作物豐富。

2. 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會徽The World Federation of Formosan Clubs(1976):
1976年,世界台灣同鄉會聯合會正式成立。應該秘書處的要求,我設計該會徽,初期的台灣人的組織活動很支持。大概因為大家的心還在台灣,每天所想都是台灣、台灣……。
圖案:在美術化的地球上,台灣,唯一存在的一個。

3. 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1983):
1982年,FAPA在洛杉磯王桂榮所經營的旅館開第一次會。蔡同榮當選為會長,陳唐山為副會長。1983年,FAPA在Washington DC開會。FAPA公開向大眾徽求會徽,我FAPA的會徽設計獲得理事會採用。該年,陳唐山當選為會長。
當選後,陳唐山任命三位副會長:徐福棟、黃根深,另一位忘記。

4. 台灣基金會Taiwan Foundation,(1986):
1985年,台灣獨立運動領導人之一王育德逝世。為了紀念他生前的貢獻。張燦鍙以及革命同志多位組織和成立『台灣基金會』。陳唐山被邀請擔任基金會董事長。應張燦鍙和陳唐山的邀請,我設計了該基金會的會徽。同時,我建議在基金會內設立『王育德研究獎助金』。我受邀請任『王育德研究獎助金』執行長。戒嚴令解除以後,台獨人員開始回台灣發展,之後,在台灣,另設立基金會代替。

5. 台灣婦女民主運動組織Women’s Movement For DemocracyinTaiwan,(1986):
台灣女傑陳翠玉女士,聯合她當年擔任護理學校校長時代的學生和一些熱心婦女成立『台灣婦女民主運動』組織。應陳翠玉的邀請,我設計了其會會徽。充滿熱情和戰鬥力的陳翠玉,終於過度疲倦,1988年回台參加世台會第一次在台灣召開的年會,在台灣逝世。因為後無人接棒。這組織就漸漸地消失掉。

6.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1987):
全美台灣人權協會成立已有幾年。1986年,林心智擔任會長時,感到需要一會徽。應林心智的邀請,我設計了其會會徽。1987年理事會議中通過使用該會徽。

7. 國際環境保護協會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1987)
李界木與台灣環保專家在聖地牙哥成立了一環保協會。應李界木的邀請,黃根深設計了其會徽。李界木,回台灣發展之後,另有新組織取代。

8.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North American Taiwanese Women’s Association, (1988)
1988年,NATWA在奧可拉荷馬州(Oklahoma)召開理事會。在會議中,理事吳秀惠略作修改。在圖案中晝了一台灣。雖然整個設計架構形體並無變動。很幸運(NATWA)英文名還留著。因被修改,本人認為是應該說黃根深,吳秀惠二人合作設計。

9. 台灣國際關係中心 Center For Taiw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989):
台灣獨立聯盟的功用和台灣公共事務會的功用之中,有一個缺洞。為了填補該空間,蔡武雄及其WUFI盟友,組織了『台灣國際關係中心』。應蔡武雄的邀請,黃根深設計了該會的會徽。蔡武雄回台灣發展之後,活動漸漸消失掉。

10. 台灣公民投票協會 Association For Plebiscite in Taiwan, (1990):
蔡同榮回台灣之後,即積極組織『台灣公投會』。應其要求,黃根深設計了該會的logo。

11. 台灣研究中心 Institute For Taiwan Studies(1991):
李瑞本回台灣之前,有計畫成立一相等台灣人智庫之組織。
後來他集中在他處另有發展,沒有繼續。

12. 台灣建國學院Taiwan Kian-Kok College,(1993):
戒嚴令解除以後,回台灣打拼的同鄉漸多。台灣獨立聯盟前主席李瑞木,決定辭掉大學教授回台打拼。回台灣後,成立了『台灣建國學院』應李瑞木的要求,黃根深設計了該校的會徽

13. 美西台灣人夏令會Taiwanese American Conference-West Coast (2011):
會徽。
歷史幾十年的美西夏令會,2000年初期,決定停辦。2010年初,南加州同鄉聯合起來,把它再恢復。黃根深特設計一枚包括更多各地區的特別景物標誌和彩色鮮明華麗的會徽,以增加興趣。

14. 台美人筆會 Taiwanese American Pen Club (2013):
2013年黃根深特別為台美人筆會設計的。

15. 台美人歷史協會 (Taiwanese American Historical Society, TAHS)
2013年12月11日,在聖蓋博市的希爾頓旅館,宣布正式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