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人權護台烈士梅心怡(Lynn Miles)揭碑典禮 02-27-2016

0
523

美籍護台烈士梅心怡 紀念碑揭碑
2016年2月28日/星期日
自由時報/彰投焦點 A12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於草屯鎮台灣聖山生態園區舉辦捍衛人權護台烈士梅心怡紀念碑揭碑儀式。(記者佟振國攝)

〔記者佟振國/草屯報導〕老美也能成為台灣神!美籍人士梅心怡在台灣戒嚴年代積極投入台灣政治犯跨國救援工作,一度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晚年更定居台灣投入環保等社會運動,將台灣視為他的第二故鄉,梅心怡不幸在去年六月罹癌病逝,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特別建碑紀念,永誌梅心怡的大愛精神。

至於副總統吳敦義昨天則前往真佛宗台灣雷藏寺參拜,呼籲以宗教大愛與包容,共創台灣社會和諧,而法會期間會場三度見到雄鷹盤旋翱翔,吳敦義也以「鷹揚萬里,福慧雙修」代表我們的國家、社會會更好。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昨天下午在草屯鎮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舉行捍衛人權護台烈士梅心怡揭碑典禮暨二二八追思會,梅心怡雖然是美國人,但他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從事台灣政治犯跨國救援工作,為台灣留下珍貴的人權工作檔案史料。

梅心怡於二千年後定居台灣,繼續投入環保、婦女、兒童、核能等議題,二○○六年內政部認定對我國有特殊貢獻,獲准申請永久居留台灣,台灣成為他的第二故鄉。

為台灣民主奉獻 梅心怡紀念碑揭碑-民視新聞

【民視即時新聞】明天是228紀念日,選在前一天,南投台灣聖山特地舉辦梅心怡紀念碑揭碑典禮,他雖是外國人卻長期致力於台灣人權及民主化運動,就算2次被列為黑名單也不改初衷,2015年病逝,為了感念他,民視董事長田再庭也到場致意。

—————————————————–

台灣能擁有今日民主自由的成果,除了先賢先烈們犧牲奉獻出的血淚與生命,更有一群於白色恐怖時期,彷彿天使降臨般,對台灣政治犯伸出援手的外國友人,其中影響台灣今日政壇甚鉅,最關鍵的人物之一就是美籍人士梅心怡(1943-2015, Lynn Miles)全名為Lynn Alan Miles,1943年6月15日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晚年在台灣擔任教職、從事人權運動,長居於桃園龍潭。2014年6月確診罹患「間皮癌」,於2015年6月8日辭世。

1962年Lynn Miles在大學校園結識國民黨特務鄭介民之子鄭心本,以交換留學生的身分首次來到台灣。與中國共產黨所領有的「共產中國」相較之下,同時期的台灣普遍被認為是「自由中國」(Free China),在這種背景之下,1962年9月,Lynn Miles搭船抵達基隆,開始體驗「自由中國」的生活。他寄宿於同學鄭心本家中,鄭心本的兄弟姊妹名字為「心」字輩,這也成為Lynn Miles取漢文名字梅心怡當中「心」字的由來。觀察到與鄭家往來的多是政治、軍事、報界等要人,感受到經濟充足與政治自由的印象,自然體驗特權階級享有「自由中國」豐衣足食的「美好表象」。許多年之後,梅心怡才瞭解鄭家的特務背景。1964年返美,編輯校刊工作以專欄批評學校,受到保守教會學校打壓,而首次參加學生抗議運動,啟發他言論自由的想法。

1965年再度來台,結識國民黨政府認定的政治異議者,且受到同學講述228家族經驗的直接衝擊,開始懷疑「自由中國」的真貌,轉而投入關心「台灣」。他從對言論自由空有興趣的外國人,變成嚴重「干預」中華民國內政的不良份子。因屢次協助台灣政治異議者夾帶救援信件出國,1971年成為國民黨政府黑名單,繼而在日本展開救援台灣人權之路。

1972年在日本創辦《浪人》(Ronin)雜誌,第8期收錄台灣214名政治犯名單,是台灣有政治犯的消息首次在世界曝光,突顯強人威權統治對思想的箝制、國家暴力對人民壓迫的事實。他除了與國際特赦組織合作,更於1975年成立「台灣人權擁護國際委員會」,是傳遞台灣政治犯消息的重要媒介,透過地下救援網絡將消息傳到世界各地的人權組織,發行通訊搶先公布消息以爭取救援的黃金時刻,在1977年前後,該會是消息流通最迅速的國際組織,受國際媒體重視。1970年代是梅心怡救援台灣政治犯最活躍的時期,因之留下的各類書信往來與各組織通訊、報告等,是最重要的史料。他與救援網絡往來的書信,填補台灣在戒嚴時期歷史的空白,這些妥善保存的資料,成為彌足珍貴的人權救援史料,並將救援的艱困處境與鬥智故事收藏留給後世。張炎憲教授認為,這些往來書信,是對國民黨迫害人權的控訴,記載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的恐怖、救援過程的艱辛;唯有瞭解當時的黑暗與恐怖,才能體會梅心怡等人工作者的正義感和道德勇氣。

之後隨著通訊工具多元化,加以海外台灣人力量增強,他在1984年回到美國,改變救援工作方式,以幫助台灣人在美國召開巡迴記者會或翻譯等事。梅心怡於1992年獲得台灣簽證入境,因在競選場合上台支持民進黨候選人,再度成為黑名單,直到1996年才得以取消黑名單。2000年後長居台灣。2004年的「二二八手護台灣活動」,梅心怡在桃園參加「牽手」的歷史盛會,還自稱是「無國籍」的老外。2005年,他投入台灣環保的領域,關心台灣廣泛的議題,不只限定於政治人權,更涉及勞工、婦女、兒童、核能等方面。梅心怡個性低調,不愛搶鎂光燈焦點,只是默默的奉獻心力,街頭遊行中,常可看到他的身影。2006年,梅心怡與艾琳達(Linda Gail Arrigo)兩人長期致力於台灣民主、環保運動,並將台灣視為「第二故鄉」,被內政部認定「對我國有特殊貢獻」,獲准申請永久居留台灣。

梅心怡冒險對抗獨裁政權,不惜犧牲家庭在幕後拯救瀕危的政治犯,憑藉本身的動力與過人的膽識,產生許許多多感動人的故事。即使面對死神的召喚,他仍以音樂祭的形式(生前告別式)珍惜與朋友相聚的時間;並交待探視他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一定要保護台灣人民,不要讓人民受傷害」,在病榻前依舊念茲在茲台灣人民。他終生無悔,為台灣的民主與人權無私奉獻,秉持正義感與道德勇氣,反抗暴政、主持公義的精神與作為,是人權工作者的牧人。

同為人權運動夥伴與兒童文學研究者的盧千惠女士(前駐日大使許世楷夫人),在2015年底出版《鞋匠馬丁》童書繪本,特別以梅心怡的面容繪製成主角馬丁,以感念梅心怡將他的生命貢獻給台灣這片土地,正像故事中的馬丁,彰顯自己無私的愛。台灣聖山也將於2016年2月27日舉行梅心怡紀念碑揭碑典禮暨228追思會,永誌梅心怡的大愛精神。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