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台灣同鄉會 的過去, 和今日
◎ 黃根深
台美人歷史協會 和 台美人論壇 座談會
洛杉磯台灣會錧
Rosemead, California
2014年6 月24日
I. 台灣同鄉會的背景
在海外的《台灣同鄉會》是國民黨逼出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因為, 從戰敗國德國得到得了不少傑出的科學家, 蘇聯在科學,尤其是太空領域有勝過美國之勢。尤其是,蘇聯的第一棵人造衛星打入太空成功後, 使美國很焦慮,很緊張。美國開始把發展科學教育成為國家發展第一優先. 國家開始編制大筆預算, 積極, 大量吸收外國大學畢業生到美國大學研究所念書. 並且鼓勵畢業留在美國幫助發展科學,尤其是太空領域的發展。
1960 年代, 台灣人的留學潮因此而開始。台灣人留學生開始湧進美國大學研究所。
國民黨爲了控制台灣人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在美國大學, 建立, 《中國同學會》。 巧妙地, 有計劃地把台灣來的學生控制在裡面。台灣二個字不能用,《台灣同學會 》不能用, 一切的活動,必須在《中國》二字範疇內。
台灣人和台灣人來往交流,自然之間, 自會較親切。聰明的,有意識的台灣人漸漸地開始忍受不了國民黨的控制. 慼覺到,自己應該需要另起爐灶。台灣人學生, 開始做有形,無形的反抗。《台灣同學會 》開始産生。畢業後,在都市中,《台灣同鄉會》開始誕生。
II.洛杉磯台灣同鄉會, 早期的活動
在洛杉磯, 大公司很多,大學很多,自然吸引了很多的台灣人。1960 在年代中期,洛杉磯地區,台灣人大約也有四,五百人。在學校,在公司,自然會碰面,自然會來往交流。三不五時到俥聚會。有形,無名的同鄉會己經形成。不同的聚會,不同的人數,大形的差不多有百人參加。1960年初期, 同鄉會活動計劃和負責人是: 陳銓仁。
1966 -1971 年,我在洛杉磯打工賺錢。( 1971年, 離開洛杉磯,到中部愛荷花大學繼續進修, 完成了當初來美國留學的願望. 1973年, 完成了學業, 拿到了位. 並且,在田納西州一大學, 得到一席教席。)
1968-1971年,許和瑞當任會長時,同鄉會裡面, 幫忙者很多, 包括有:李隆吉,劉天良,陳慶霖,陳嶄新,李炳照,李清南,王文宏,陳進琛太太,等等數人(記不得了全部人員) 。我是幹事之一, 負責文書和《同鄉會新聞通訊》的編輯和發行。許會長計劃是: 1)發行《台灣同鄉會新聞通訊》。有特別代誌時,則再發行《號外》. 每三個月發行一次。每期頁數, 看需要而定。2) 定期聚會,一年四次:四月的復活節。七月的美國獨立紀念日。九月的勞動節。十二月的聖誕節。3), 另外鼓勵成立興趣團體,如橋牌俱樂部,綱球俱樂部,婦女會,合唱團,等等。
同鄉會活動: 包括烤肉,聚餐. 以下是簡單幾個列子。
1). Picnic,公園烤肉, at Victoria Regional Park at Harbor Freeway and San Diego Freeway, near Long Beach on Saturday, April 12, 1969.
2) Dinner Party, 餐會. Ranch Country Club, 10460 West Pico Blvd, West Los Angeles (Near Century Plaza Hotel), on Saturday, July12, 1969
3)1969年, 舉辦了一場大餐會,歡迎; 台灣小棒隊, 拿到世界小棒冠軍的餐會。 金國飯店, China Town Los Angeles, on August 30, 1969.
III.洛杉磯台灣同鄉會,對台美人社團的貢獻
台灣來美國的留學生,繼續地增加。台灣人意識漸漸地增強,台灣人自主性漸漸地提高。台灣同鄉會,有如雨後春筍,開始到處成立。台灣人自治的時期似乎已經來到。
美東同鄉會,乏加哥磯同鄉,洛杉磯同鄉,終於聯合發起, 在1970年7月1日,成立了《全美台灣同鄉聯合會》,簡稱《全美會》。英文叫做:”Formosan Club of America.” 參加各地同鄉會,其中包括下列 27 地方: Ann Arbor, Austin, Baltimore, Binghamton, Boston, Chicago, Cincinnati, cleveland, College Station, East Lansing, Hartford, Houston, Ithaca, Lincoln, Los Angeles, Madison, Manhattan, New Heaven, New York, Norman, Philadelphia, Portland, Provo, St. Louis, Raleigh, Seattle, Washington.
第一屆《全美會》的會長是: 美東同鄉會的鄭義和,副會長是洛杉磯的許和瑞。
第二屆的會長是: 許和瑞, 任期是:July1, 1972 — August, 31, 1974. 許和瑞會長做了三件大代誌:
1). 擴大同鄉會分會會員。會員增加到47, 其中包括下列地方: Atlanta, Pittsburgh, Purdue, san Francisco, Syracuse, Urbana, New York Capital, New Jersey, Athen。
2). 創作了一全美會會徽 (LOGO)。Logo是請: 在田納西州的黃根深教授設計。
3). 在1973年 12月, 將《望春風》做為全美會正式會刊。《望春風》是在1969年,洪得勝當學生時,所發起的一本雜誌。許和瑞接任會長時,在洛杉磯發行。時由江百顯當主筆。以後,會長換人後,《望春風》的發行是隨著會長走。一直到1981《台灣公論報》發行後, 《望春風》停刊。
第3屆的會長是: 德州首都的吳木盛。
第4屆的會長是: 休士頓的葉國勢。
第5屆的會長是: 華府的陳唐山。
對於英文名字 “Formosan Club of America”, 不少同鄉感覺到不甚嚴肅,有點輕浮。因此有改名的提議。 在1979年, 《全美會》第5屆的會長陳唐山, 改 “Formosan Club of America” 成 “Taiwanese Association of America。漢文名不變。
從1970 到 2014, 《全美會》會長, 洛杉磯同鄉會共有三位出任: 許和瑞(1972-74), 蔡銘祿(1989-92),洪茂澤 (1993-94).
《全美會》的成功建立,帶給台灣人很大的信心。也鼓勵了台灣人繼續開拓,創造的勇氣。接連而來的是新的創意和新組織的建設。下列是隨着《全美會》,以後成立的組織: 《世界台灣人同鄉聯合會》, 1974成立。《台灣人權會》, 1976; 《台灣人教授會》, 1982; 《台灣公共事務會》 (FAPA), 1983; 《台灣人醫師會》,1984 ; 《婦女民主運動組織》, 1986; 《台灣基金會》1986; 《國際環保協會》, 1986; 《北美洲台灣婦女會》, 1988。; 《台灣國際關係中心》, 1988。
IV.今日的洛杉磯同鄉會
在美國, 台灣人運動史上,洛杉磯同鄉會的成功和貢獻, 有一定的地位。其過去的影響力和貢獻是不能被否認。意外的,曾經是轟轟烈烈的, 看起來,似乎不可一世的洛杉磯同鄉會,已經不是昨天的洛杉磯同鄉會。似乎, 不可能的變成可能: 洛杉磯同鄉會, 已煙消霧散。可惜, 可惜。
台灣人最多的地方是: 台灣本島。台灣本島 以外,在世界上,台灣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南加州洛杉磯地帶。台灣人口,至少有二十五萬以上。洛杉磯是在美國,唯一的都市,沒有一台灣同鄉會。
V. 建議
洛杉磯同鄉會是一古蹟,是一級的失落古蹟。
復建洛杉磯同鄉會是有其必要性。
台灣會錧和台灣同鄉會, 在代表意義上, 性質, 和功能是不同的。在紐約,有一紐約台灣會錧,同時也有一紐約同鄉會。在休士頓, 有一休士頓台灣會錧,同時, 也有一休士頓同鄉會。在紐約和在休士頓的台灣人, 似乎了解了, 這二個組織是不一樣的。
VI. 結論
歷史是過去活動的記錄。歷史也是一位導師。這位導師能夠提供後代很多教訓。台美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歷史。
No Title
No Description
No Title
No Description
洛杉磯台灣同鄉會的過去和今日 ◎黃根深
我今日所要講的洛杉磯台灣同鄉會,是1968-1971 這幾年許和瑞担任會長,我是副會長,參與各種活動,印象也較深。
**同鄉會的背景:1960年前後,美國政府及大學為了提高科學水準,向世界廣求人才,造成台灣大學畢業生留學美國的風潮。
中國國民黨在美國大學普設中國同學會,監視及報告台灣留學生的活動,台灣來的學生開始不滿,在學生人數多的大學紛紛成立台灣同學會。畢業後就職,自然加入台灣同鄉會。也可以說是被國民黨逼出來的,數千人被列入黑名單,或在台灣的家人受到警告勸說。
**洛杉磯台灣同鄉會1968-1971: 1965年同鄉會百多人參加,1968年許和瑞做會長,我是副會長,開始用手寫油印 Formosan Newsletter,三個月一期六頁,活動報導以外也有挿圖,並整理會員名錄。1970年7月1日全美台灣同鄉聯合會(全美會)成立,美東鄭義和做會長,許和瑞是副會長,當時有27個分會,其中以美東、洛杉磯、芝加哥會員人數最多。1972-1974許和瑞做會長,並於1974年9月成立世台會。德州的吳木盛、葉國勢,及陳唐山均曾做過全美會的會長,後來1979才從 Formosan Club 改為 Taiwanes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其間多種Logo 均由學美術的我設計的。
**洛杉磯台灣同鄉會的貢獻: 全美會的刊物 [望春風 Mayflower] 曾由當時留學生洪德勝發起
,在洛杉磯時由江百顯主编,我經常刊登挿圖、漫畫及相片,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望春風 的影響相當大,全美會47分會藉此團結一致,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洛杉磯同鄉會的貢獻是被公認的,可惜洛杉磯県除了聖東同鄉會尚有小活動外,可說同鄉會已消失了,是美國中大型都市唯一無台灣同鄉會的所在。
洛杉磯台灣同鄉會的回顧 ◎ 劉天良
剛才黄教授說過去洛杉磯台灣同鄉會的貢獻,你們看台灣的現況,台灣人的命運如何?雖然今年春天有 太陽花學運,發言人出面多謝先輩的奉獻努力,我還是担心。
我讀成大外文系,當班長時,有班上職業學生來叫我乖一點,否則他會報告訓導主任和警總,一聽到警總我就火大,與他爭論。1961年服預備軍官時,我也常見路不平,我申請到UCLA,在馬偕醫院體檢肺部 X-ray 却說不通過,請台大医生一齊去看 X-ray 照出來的底片,馬偕院長支吾以對,說不通過,有人勸我送紅包,我就是不肯,也沒那筆錢,一直到12月才通過,延至1965年5月才到UCLA註冊。
初來沒人接機,在UCLA也無人迎新,我去USC找到賴文雄,蔡同榮,心情才安定下來。在UCLA我改讀 Business ,在library看中央日報或人民日報,旁邊有人監視。1966年我開始組台灣同學會,辦迎新活動,接待台灣新來的留學生。1967年同鄉會有辦元宵節活動。
我於1971年接Formosan Club 同鄉會長,該年我母親往生,我却不敢回台奔喪;留學生王文洪為了接待台灣海軍 L.A. 訪問團,帶幾位來住我剛買的房子,還沒錢買家俱,就打地舖,談天說地,翻看我家 台灣青年 等雜誌。記得1971年剛嚐到自由的滋味的彭明敏,有來洛杉磯訪問。
那年也有兩位留日學生來到洛杉磯,就是楊嘉猷和楊茂生。
為了訓練台灣學生的口才語言以及領導能力,我1971在 USC 介紹美國的 Toastmaster ,台語不知如何翻譯,當場有人建議用 生活座談會 好啦,因此四十年來在各地有 生活座談會 的同鄉集會。另外一個當年社團就是”台灣人論壇”,也是今日的主辦單位的前身,於2004年元月曾邀請,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Bien 海軍上將,來 台美人論壇 講1996年保衛台灣海峽的故事,然後同鄉組團到San Diego 軍港登上航空母艦參觀。
我在同鄉會的體驗和心得 ◎ 陳慶霖
我1960大學畢業,1962離開台灣,1966得到Ph.D. 來洛杉磯就業,找厝時遇到張璨鍙,陳秋森,和甚會招呼有組織力的許和瑞。大家都是台灣囝仔,經常有連絡招呼,也参加同鄉會的活動,
1971年劉天良做會長,我做副會長,下一年我接任會長。
為著要歡迎慰勞少棒隊得冠軍後,來洛杉磯Disneyland 遊玩,同鄉會動員在China Town 餐館訂五桌,領事館硬要 take over 邀功,我們臨時動員,當晚來了10桌同鄉參加助陣。有一回在
Century City 辦民眾大會,現場僱保安人員,超過500人參與,從此對大形活動較有信心,也更多鄉親敢報名參加,通訊錄收載500餘名。
由於留學生越來越多,關心台灣政治以外,Toast Master,Pot Luck,球類運動,郊遊等等也經常舉辦。每一位留學生都刻苦打拼,日後成家立業都相當成功。1974年改選時,新來的陳隆被選當會長,他能說善歌,很會主持節目。
1975年以後台灣同鄉住處越來越分散,有一年228紀念會,在USC-Hilton 蔡銘禄的旅館舉辦,竟然有60社團參與,漸漸地同鄉會被不同的社團取代了,好像有點鬆散,但是緊急通知時又會聚在一起相挺。記得1983及1984年在橙縣水晶大教堂,同鄉會舉辦了兩次[明日之星]三千人的音樂會,實在感動。
Q&A
**請問黃教授,如何重建洛杉磯同鄉會?
至少要熱心的同鄉五六人,同心協力才能恢復以前轟轟烈烈的活動。洛杉磯出身的全美會會長有許和瑞,蔡銘祿,及洪茂澤。
**台灣同鄉會是否受到國民黨的破壞?
不是正面的打壓,除了線民打小報告外,國民黨在各地成立所謂[台灣同鄉聯誼會],故意辦活動打對台,我們認為它是國民黨辦的,不理它就是了。
(鄭炳全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