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係作者根據個人記憶以及有限的文獻資料寫成,文中若有缺漏,歡迎對此一歷史過程有親身體驗或有收藏資料的鄉親來稿補益,讓這段歷史能完整呈現,並留給我們的子孫。
楊嘉猷
一、台灣黨外北美四人行
「蕃薯嘸驚落土爛」,這句名言代表台灣人愛鄉土、願犧牲、喜奉獻的德性。早期在六十年代,台灣的出國留學生或移民出國的青年壯丁,無一不關心故鄉的自由民主及祖國的安危前途。故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巴西等地區都有各種組織、團體努力奮鬥,從事為台灣人的出頭天作活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組織,以其成立時間先後順序而言,有「台灣獨立聯盟」、「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等等。這三個組織,雖然性質不同,但對於台灣前途都有留下不同領域的輝煌成績與奉獻。特別是前二者在報章報導很多,故為世人所熟知。唯海外組織,或因其活動期間比較短暫,但對台灣的民主運動、政黨政治奠定了其基礎最重要的一根稻草。可是不被廣傳或被淡忘。當年參與組織活動的同志,人數不多的核心人物,被大家稱之為「南加州幫」,是一群「心有理想」,「處事務實」,對「名利淡然」之輩,他們皆自認為替祖國台灣作事,只不過是海外台灣人的天命與義務,談不上奉獻,微不足居功云云。
最近有位對海外台美人文史活動關心的朋友,對我提起「台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的這段活動歷史,是終止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一黨專制有很重要之因果關係,但鮮為人有系統的寫出,若時空久了,文件散失就會永遠成為歷史空白,實為可惜。他知道我是始終一路參與者之一,該留有一些資料文件或活動照片,並且希望能連絡當年的同伴,共同回憶整理成冊,以留為告訴後來子孫;早期來美台灣人,出國後仍心繫故鄉祖國,祖國有難,應與共赴。咱生活在海外,要保持這段珍貴的共同歷史,以為共勉及懷念。
回顧台灣人四百年的歷史,是一部對外來政權的反抗、反殖民的鬥爭血淚史。對於反抗外來殖民統治集團,台灣人總是有以犧牲生命用武力抗暴者,世人通稱的台人三反五反武力革命行動就是。又或以非武力要求設置及參與議會的溫和路線,如日治時代的先知林獻堂、蔡惠如、楊肇嘉等人盛行的方式者。縱觀諸先賢,東亞孤兒所冀望的最終目標,不外是為台灣人爭取出頭天,要求當家作主的地位而已,用現代語說,是要爭取台灣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自由、民主、繁榮、和平、獨立的新國家。
當1945年二戰終結,日本戰敗之際,咱以為台灣人從此可以得到解放,但聯軍派遣來台的國府軍隊,卻以戰勝國自居,無情無義地仍然視台灣人為二等國民,以日本皇民遺孽對待。佔領後實施經濟財物收刮、掠奪。之後在1947年引起二二八事件,大屠殺台灣人,更是執意根除台灣菁英。厲行實施長期戒嚴,並以白色恐怖統治台灣,致使台灣人民頓時意識到期待中的唐山同胞,並非吾之所屬祖國,台灣人絕非與其同根的漢族同胞。大家從心底燃起應該走出一條新生之道路,台灣人是另類的新興民族,從今以後應該建立獨有自己的、維新的,以台灣人為中心的世界觀、台灣價值史觀。
被壓迫沈默已久的台灣島內,在八十年代,掀起反抗中國國民黨專政的「黨外民主運動」,這樣令我們居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不得不關心勇敢的黨外人士的處境、安危與前途。果然在1977年11月19日,台灣發生「中壢事件」,又在1979年12月10日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中國國民黨政權,眼見日益升起的人民民主意識,非給予消滅不可,所以藉故在和平集會中引誘群眾暴動,嫁禍黨外運動人士入罪,並要以軍事審判處以重刑,以便再度消滅台灣黨外菁英及台灣意識,終止台灣的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及鎮壓黨外人士的消息傳至海外,大家感同身受,一致感到震驚與憤怒。
果然在1980年2月20日,選擇這一群講人權、民主、愛台灣的知識份子,在高雄市的紀念人權集會,將被專制霸權者用以軍事法庭,以國家叛亂罪起訴,將以唯一死刑的法條來判處他們。更是悲痛,極悽慘!故意選擇在2月28日的台灣人的最心痛日子,派特務殺手潛入受刑人之一的林義雄住宅,將年邁母親和二幼孺女兒,在無奈、無助恐懼中給予殘害奪去生命。幸好上帝憐憫保佑,有一女兒得以死裡逃生留下活口,將來可以證明這專制屠夫將受天譴。
當在這天人共憤時刻,我們南加州一群平凡的社團人士,有許丕龍、謝清志、鍾金江、歐煌坤、許英智、江昭儀、陳昭南、陳文石、楊嘉猷等人,在同鄉長輩許贊育歐吉桑的鼓勵下,決心並誓言與專制國民黨不共戴天,開始籌劃成立一組織,要轟轟烈烈給予反擊報復。
當「南加州幫」群體在思考計劃成立組織來協助黨外解決階段的台灣問題的時候,消息傳來,1982年6月21日,台灣黨外中央級新任之監、立委民意代表四位將首次來美訪問台灣鄉親。
台灣資深黨外人士康寧祥立委唱議擔任中央級民意代表,應該要有:1. 瞭解美日兩國的中國政策。2. 對國際表達台灣住民的心願和廣傳台灣民主的現況。3. 加強台灣島內外的聯繫與團結合作。4. 建立美國參眾兩院議員與華府智庫、學者的友誼關係等等。故邀請1980年底新當選的增額立委張德銘、黃煌雄及監委尤清的同意,於1982年6月29日順利行成了「台灣黨外四人行」的偉大有意義的美國行任務。
台灣黨外人士出國到美國訪問台灣同鄉會是一件被認為非常敏感的行為,是國民黨政府所不樂見的事情,故當時行政院就不意外透過中央社發佈新聞說:「世界台灣同鄉會據報現已被「台灣獨立聯盟」份子所把持,而「台灣獨立聯盟」一向主張非法變更中華民國國體……,因此凡我公職人員自不應參加該年會。如有公職人員藉赴美考察之名,參加該年會,則政府自將查明事實,依法處理。」但這種恫喝宣示阻止不了「四人行」的決心,他們既已確定,即不顧後果,如期地進行該走的民主大道之旅。

四人行出訪由「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出函邀請,當時擔任教授協會副會長賴義雄先生主辦這件事。本人當時擔任亞洲商報社長,也得到賴副會長的通知請南加州社團合辦歡迎會,故在南加州方面開始了準備配合歡迎的工作。
6月29日,四人行在台灣媒體「自立晚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三報的隨行記者沿路採訪下,到達第一站美國舊金山,當地除參加San Jose的台灣同鄉會的歡迎活動外,也參訪史丹佛大學東亞圖書館。7月2日也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發表「民主運動在台灣」的演講。7月3日晚上十點依約前往休士頓的「世界台灣同鄉會」的年會致意一下,隔日下午二點,另擇場所在休士頓大學戲院舉行座談會,有八百名參加世台會的台灣同鄉原班人馬移駕來和四人行座談與對話有關台灣前途問題。事後領隊的立法委員康寧祥說:「我們行山不轉路轉」的策略,完成同樣目的,宣示海內外團結的決心,這是台灣人的智慧與勇敢吧。

7月9日海外四人行到田納西州薩克斯維爾市近郊的Tusculum College校園參加美國東南區台灣同鄉夏令會及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年會的聯合大會,並舉行台灣民主運動座談會,之後風塵僕僕到華府、紐約、新澤西等台灣同鄉會訪問及演講,報告台灣民主運動狀況,也深深體會處在美國的鄉親之對台灣的關心及熱愛。
四人行轉往芝加哥同鄉會訪問以後的重頭點在洛杉磯。1982年7月24日(星期六),當日南加州動員全部社團舉辦盛大的千人歡迎餐會,從下午六點三十分開始,在市中心的Downtown Hilton,票價每人25元(用餐者),因場地限制,不克用餐者每人也贊助費用15元參加座談會。據康寧祥立委在他的《台灣打拼》回憶錄說:「那天我們一進去會場,同鄉的掌聲,吆喝聲簡直要把飯店的屋頂給掀了。」從這句話,我們體認到台灣黨外四人行對這種熱情場面是如何的感動與欣慰。也從這一刻起,海內外台灣人,首次從內心真正的接觸,融合一體,奠定日後海內外大團結,建立民主運動大合作的基礎。
台灣人在海外,尤其在美國談海外台灣人民主運動的歷史,應該以「台灣黨外北美四人行」為啟程點基準,我們應慶幸,因為我們驗證從南加州的千人餐會開始那一刻,不!應從四人行從台灣機場踏出第一步當時就看到在海外台灣人為祖國共同推動民主運動的曙光,我們期待,歡迎故鄉為民主前途奮鬥的中央民意代表到來,共誓海內外兩地台灣人真誠的同胞愛,堅固團結一起,使台灣島在東亞建造成一艘健全的民主自由,獨立繁榮,永遠不會沉沒的福爾摩莎號航空母艦。
台灣人歷史家撰寫的台灣四百年史,都是以武力反抗外來殖民的島內孤軍戰鬥史。到了二十世紀後半期,反抗人士因台灣是小島國,加上從中國大陸帶來十萬大軍的蔣政權,台灣人如用革命武力反抗,則是如以卵擊石,成功機率極是渺茫,故應改變策略,並也順應世界潮流,以民主運動替代,鍥而不捨努力奮鬥,總有一天可以達成台灣人的出頭天的願望。
這次的「黨外美國四人行」,正是合乎時宜的行動,雖然是極少的人數,但是會有星火燎原的成果,會啟動海外台灣人的力量參與島內的民主運動,影響很大,這次的四人行我們看到了如下的開花結果:
一、促使台灣黨外人士和海外民主運動鄉親間之建立連絡管道,之後許多黨外人士來美參觀、學習,或鄉情演講,甚至民主運動經費之募款等甚為頻繁,之後關係更密切了,返鄉奉獻服務,參加各級民意代表的選舉,或也是以此次為緣由吧!
二、健全了全美各城市社團的鄉親連絡系統;四人行的行程需要一元化及連慣性,本來各地方性的同鄉會因此也擴張至成為區域性,甚至全美性的結盟,增加台灣人的團結勢力。
三、美國是三權分立的民主國家,掌握行政權的官員,立法權的議員是需要台美人選民的票與財力的後援才能當選。此次的四人也顯示了台灣人不亞於猶太人的愛祖國及團結氣魄,成為讓美國主流政治人物對台灣人的親近及合作因素了。
海外台灣人的民主運動為之啟航,黨外四人行給了我們動因,在鄉親的配合後,成果更是浩蕩,令人引以為傲,及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