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木雕家鄭炳全Franklin Cheng專訪 ◎ 施閎騰、林尚甫

0
746

幾年前就耳聞洛杉磯有位台美人木雕家,他所雕刻的作品不管是動物、人物造形都是栩栩如生,賦予作品新的生命銓釋與美感,記者有幸在台美藝術協會成立25年特展上,遇到這位心儀已久的素人木雕家,鄭炳全博士與他近期作品(如圖1),趁機馬上邀約做專訪,鄭博士爽快應允,特別整理出這次專訪以享鄉親:

圖 1
圖 2

鄭博士是台灣嘉義人,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當講師三年後,1970年赴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研讀天然藥物博士學位,是專種大麻的前輩呢(與美國農業部合作的計劃,是合法的喔!),2009年(68歲)退休後開始接觸木刻,又因家後院的百年大樟樹(圖2)修枝後留下多段的木頭,心想如何好好運用它,參加Santa Anita Wood Carvers從頭學起,磨刀,選木頭,構圖,選刀具,磨平,上亮光漆或塗色,大小件作品一一完成(圖3),平均一件木雕花費的時間,包括資料收集、構圖並動刀完成至少半個月,甚至五六個月精力。

圖 3
圖 4

聖蓋博谷僅Glendale 及Arcadia 有wood carving club,近年甚少人以木雕當hobby,華人更是鳳毛麟角,鄭博士木雕十年還樂此不疲,年年有新作品展出。每次他找好雕刻目標後,會觀察對象搜集各種角度、神情的照片,仔細推敲構圖後再執刀,譬如想刻台灣水牛,回台灣時四處找水牛,回美國後感嘆沒有找到水牛的芳蹤,只好看照片依樣畫葫蘆,水牛刻好後朋友們都說他刻的水牛太幼齒了,因為老水牛的背頸部會有隆起,他又抱著打死不退的牛脾氣再刻了一隻力壯的水牛(圖4)!

圖 5

鄭博士的得意作品,例如「孤獨的人」(圖5)在鏤空的胸部刻出一個大心(表示虛心)孤獨的坐著沈思,禪意十足,他還自嘲從事木雕真的很孤獨啊!還有舞蹈家Martha   Graham 的「悲傷Lamentation舞者」(圖6)(參考的照片是由一位日本攝影家所拍攝)她是現代舞的首創者,1970  年台灣的現代舞教父林懷民就投入她的門下,另外宜蘭的許芳宜,桃園的簡佩如兩位小姐也是她的門生。另外「祈禱的手」(圖7)也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十六世紀初德國農村有一對貧窮兄弟都喜歡繪畫,但是經濟上不允許讓兩兄弟一起去紐倫堡追求藝術理想,所以哥哥就自願留在農村工作讓弟弟先去,四年後,弟弟功成名就榮歸故里要換哥哥去追夢,結果哥哥拒絕了,他說:「你看我這雙粗糙的雙手再也不適合拿筆了,您的成功我已心滿意足!」兄弟之情真令人感動啊!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