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的路,留下的痕跡:追思 Edward(鄭德昌) ◎江寶釵 07-11-2015

0
386
紀念鄭德昌博士-文化歷史特別講座@聖地牙哥台灣中心 07-12-2015

走過的路,留下的痕跡:追思 Edward

那一年, Peter六歲,我帶著他搭火車從芭芭拉初次到達聖地。
Edward到火車站來接我們。在車上,他跟我們講《聖經》的故事,基督教與回教原是兄弟之教,那樣鉅細靡遺,教我難忘。那次我的講題是台灣謠諺裡的性別文化。
第二年我帶了幾個學生再到聖地,參加他們的文化週Cultural Heritage Week,談臺灣歌謠玉蘭花的身世。這首曲子如何從童詩到日本軍歌,再到流行歌,一再的改編,隱喻著台灣人無可奈何的國族變遷。Edward很喜歡這個報告,他要我寫成一篇小文,他與他的女兒Wendy協助譯成英文。可惜。這篇文章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怎樣的也找不到了。當時,我們不過初見,他對我的賞識真教我吃驚。
第三次我再到聖地,與建忠、書琴以及義玲,舉辦了一個座談,Edward出城去了,不在,另由楊宗翰主持。知名的詩人葉維廉伉儷都來了。座談的內容就登載於他的通訊裡。後來又被《文學臺灣》轉載。
後來才知道Edward的背景是核工。某一次,我聽到他講起年輕時在學校當了學生會的會長,上了黑名單,從此被拒於返台的大門。他的父親年事已大,卻還是忍著極度想念他的痛要他千萬不要回家。在座還有一些其他人,我幾乎覺得他要流淚了。
那是政治下人倫的悲劇。
然而,當下我卻跟他說你是受害於國民黨的人,我卻是受益於國民黨的人。如果沒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我大概國小畢業就要去做女工。國民黨有很多是做錯的,但也有一些是做對的。這些對與錯的歷史終要成為過去,我們必須創造更好的未來。
我的坦白很白目,對政治很白痴,卻沒有影響我們的友誼,也沒有影響我對他們這一群在台灣中心為台灣文化而努力的理解,更沒有影響Edward對台灣文學與文化的支持。
人生中,有無數的遇見,因緣的浪過去了,遇見也就終結了,只有很少數的人會或斷或續的來來去去,而Justina和Edward是少數每到台北必通知我的人。Edward幾次來演講,參加研討會。他在台灣中心辦的活動也都寄給我。他做過的演講,他講人類的遷移竟在我後來投入原住民研究後得到很大的幫助;他在演講時提示詩一定要高聲朗誦,要讀出來,我後來發現民國初年朱光潛竟然就有一個讀詩會;我在波士頓一年也去了幾次讀詩會,對於讀詩一事有很多體會。也許他自己後來都忘記了吧?
Justina一再說,多可惜啊,這麼博學多才的人。想起在有限的接觸裡,他對我在許多地方的啟蒙,受惠於他的,還不知還有多少人。
我想起,他家裡的柑橘園。他是那園裡的一棵柑橘樹,分香給人間。我和我的學生們記得那香。那是走過的路,留下的痕跡。

—————————————————————–
紀念Edward Cheng(鄭德昌,1946-2015)之8

自我不停止的練習─評新昌的作品《練習詩》

新昌並不是所謂的書寫素人,不識字。相反的,他專業核工,閱讀面很廣,詩歌不是他的專業,但他並非缺乏詩歌書寫的知識,出版過詩集《綠色瞬間》,也曾發表過頗具論述意義的自我反省,〈一首詩的完成〉,以及近日甫出版的《練習詩》。不過,新昌沒有受過書寫的基礎訓練,他很早就留學美國,以英文為主要的書寫工具。就這方面看,他與一般的華語詩人又很不同。
打開書,《練習詩》共分為四卷,除了第一卷是《綠色瞬間》的選輯,其他的三卷,都是他的新作。與其他文類相比,詩最講究語言,語言的節奏、聲音、意象、隱喻等等修辭的元素,共同結構了詩的形式。在華語文的傳統裡,詩以抒情為主,頗著於比、興,但這一本詩集可貴的地方,並不在於修辭。
裡頭收錄的詩和一般所有的閱讀不同,它印證另一種聲音的詩。這些詩並非素人詩,卻沒有任何傳統的包袱。是這樣我們能重新理解洪通的畫,陳達的歌,以及民間採錄的故事。新昌撰寫的詩篇,得以擦亮我們的眼睛,喚醒我們內在某一部分沉腄的靈魂,我們看到素樸事物裡含蘊的深沉奧義。原因就在於那是真人、真心、真話。像是李贄所說的: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
沒有造作,無需討好,新昌不屬於當代任何一個詩社群,更不曾與任何詩流派關聯,他走自己寫詩的道路,至少顯示出幾種內含,他傾向講故事而不是抒個人情志。像是在海邊遇見的白俄女人Patricia跟他提起關於零下六十度的冬天刺寒的聲音,鐵片劃過玻璃式的銳不可當。
新昌觸及的題材,沒有選擇性,寫自己想寫的,因而有很多天文、星象、宇宙的科學性命題,這在當代詩人是少見的。更有許多寫的是他所關心的政治議題。在字行中間流露出一種似無而有的哲思。書名稱之為《練習詩》,是新昌對於詩寫作的謙虛,然而,在題材的開拓上,或者敘事的形式上,這本詩集可以視之為一種實驗,這或許才是呼之為《練習詩》真正理由。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