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創辦人 黃仁勳與Intel、AMD競和 做矽谷膽子最大的男人
作者:楊方儒
五年前,《遠見》矽谷採訪團隊,在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一條窄巷的小辦公室內,專訪剛過38歲生日的黃仁勳。
當年,NVIDIA剛拿下桌上型電腦繪圖晶片全球市占率冠軍的殊榮,是20世紀末、矽谷成長最快前50大公司的第三名,更是全球崛起速度最快的繪圖晶片公司,還被譽為史上成長最快的IC設計公司。
那時候,很少會有台灣人知道,NVIDIA剛成為台積電的第一大客戶,而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黃仁勳的深厚交情,情同父子。
還有不少台灣媒體,甚至把黃仁勳的名字,一再誤植為「黃健森」。
五年後,《遠見》再赴矽谷拜訪黃仁勳。過了不惑之年、更顯穩重的他,站在北加州正午的燦爛陽光下,背後是座落在101高速公路旁,總計六大棟、3300名員工的NVIDIA嶄新總部。
現在的黃仁勳,已經不再有記者寫錯他的名字,因為他與NVIDIA的一舉一動,深深牽動台灣半導體產業鏈。
NVIDIA現今已經是全球第三大IC設計公司,僅次於高通(QUALCOMM)以及博通(Broadcom),2005年營業額達23.8億美金,比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多上近10億美元。
有如打著「Intel Inside」口號的英特爾宰制中央處理器市場,「NVIDIA Inside」的電腦比率也愈來愈高。目前全球每兩台桌上型電腦出貨,就有一台是採用NVIDIA的繪圖晶片。
隨著電腦繪圖需求愈來愈高,電玩遊戲畫面愈來愈精細、逼真,NVIDIA不僅成功打響自有品牌,黃仁勳更繼雅虎創辦人楊致遠之後,成為矽谷最負盛名的台裔中生代創業家。
敢挑戰/迎「二合一」大軍壓境
近五年來,NVIDIA與來自加拿大的亞鼎(ATi)並稱「繪圖晶片雙雄」,主宰年產值達2000億台幣的國際市場。
然而,一股新興技術趨勢,可能全盤扭轉市場情勢,給黃仁勳帶來新挑戰。
因為電腦中的兩顆關鍵晶片,CPU(中央處理器)和GPU(繪圖晶片),有可能變成一顆。
CPU是電腦的心臟,GPU則是靈魂之窗,如能順利整合,不僅革新效能與節省生產成本,更帶來電腦產業的劃時代革命。
超微(AMD)已買下亞鼎,雙方在今年11月正式結合後,第一時間就宣布「Fusion」計畫:要在2009年前,推出整合性晶片,領導下一波市場。
這樁達54億美元、相當於高雄捷運造價的購併案宣布之後,對於NVIDIA來說,等於同時要與英特爾、超微兩大半導體巨頭共同競爭。
NVIDIA雖是全球第三大IC設計業者,但比起這兩家寡占CPU市場40年、老字號的公司,仍是小老弟。
不過,黃仁勳仍然絲毫不顯懼色,NVIDIA今年營收、獲利、股價都已站上歷史高峰。展望2007,微軟發表Vista新作業系統,強調影音與3D視覺效果,將為NVIDIA的爆發力背書。
在太平洋兩岸科技人眼裡,黃仁勳成了矽谷膽子最大的男人。
敢擴張 無限延伸,贏家通吃
「NVIDIA是唯一站在這裡,撐到最後的一家公司!」站在歷史浪頭上,黃仁勳面對大時代技術趨勢,仍是一臉信心十足。
1980年代末以來,電腦繪圖晶片市場,江山代有才人出。包括凌雲邏輯(Cirrus Logic)、旭上(S3)、泰頂(Trident),都曾經登頂成為繪圖晶片霸主,但有的因技術被人取代、有的因胡亂投資、策略失焦,因此都成了「一代拳王」。
NVIDIA在1993年創立之時,全球有超過50家繪圖晶片公司。黃仁勳甚至還被分析師朋友苦勸:「競爭太劇烈,千萬不要做這個。」
不斷輪替的競局中,亞鼎在1990年代末期,連續三年坐上新龍頭寶座。但2000年,NVIDIA隨即竄起,狂取桌上型電腦市場,並吃下微軟Xbox大訂單,華爾街曾一度看好NVIDIA,將擠下亞鼎稱王。
不甘示弱的亞鼎,守住筆記型電腦市占率,這些年來,形成兩強對峙的情勢,加上英特爾也不放手,使得中小型繪圖晶片業者,一個接著一個,被踢出競技場外。
而NVIDIA是少數倖存者。
「NVIDIA力行多年的核心策略,就是無限擴張(focus to be extreme large)!」黃仁勳說得宏亮大聲。
敢競和 不排除聯姻英特爾
大吃小,規則清楚。華爾街近期也不斷傳言:英特爾要併NVIDIA。
「我們不排除任何形式的合作!」在雙A合併後,黃仁勳首度接受專訪,對《遠見》與台灣故鄉讀者,一五一十,坦白說出心裡話。
「我是很open-minded的,」黃仁勳強調,NVIDIA與英特爾、超微,不只是競爭關係,一直以來,在不少技術上也都會攜手合作,是一種特殊的競合關係。
在黃仁勳口中,現階段的NVIDIA,已經擁有了絕佳的產業地位。因為在電腦之外,包括電視遊樂器、智慧型手機與PDA等行動裝置,只要是需要影像輸入與輸出的,繪圖晶片就有商機。
在超微宣布購併亞鼎隔日,黃仁勳興高采烈地對美國《BusinessWeek》記者說,「亞鼎把自己賣掉的決定,等於是豎了白旗!」
黃仁勳樂觀分析,未來任何科技裝置,都需要「顯示」(display)、需要繪圖晶片,這將是一個具爆炸性的市場。
他話裡的意思是:絕無理由把自己賣掉。果然,在超微與亞鼎的這段磨合期間,NVIDIA已經大挖牆角。
英特爾本來就是筆記型電腦CPU的王者,一直以來,多數筆記型電腦品牌慣用「Intel+ATi」的搭配,這使得NVIDIA市占率一直停滯在兩成,遠不及亞鼎的七成。
不過,就在亞鼎投奔超微陣營之後,選邊效應已經出現。「Intel+NVIDIA」的組合,大受歡迎,NVIDIA在筆記型電腦繪圖晶片第三季市占率,不到半年內已拉高到52%,光是這一季就等於去年全年出貨量,驗證黃仁勳的競合遊戲規則。
敢強勢 拿GPU與CPU並論
NVIDIA有如黃仁勳的親生兒,談個數字說賣就賣,不符他的豪氣本性。
黃仁勳在30歲那一年,決定自己當老闆。創業之前,黃仁勳在超微與美商巨積(LSI Logic)從基層工程師做起。誰也料不到,這個台北出生,小時候在泰國住了好幾年,美國求學長大的黃皮膚年輕人,能夠在矽谷成就世界第一的繪圖晶片公司。
強勢的他,曾經多次與英特爾結下樑子。英特爾的營業規模是NVIDIA的十多倍,黃仁勳卻多次在繪圖晶片、晶片組規格與授權上,與英特爾唱反調,而受到高科技圈注目。
黃仁勳的霸氣與影響力,早在1999年就慢慢展露。當年他首創「GPU」這個新名詞,企圖把繪圖晶片的重要性,與CPU相提並論。隨著NVIDIA市占率高升,加上聽起來簡單明瞭,GPU順利成為業界廣泛使用的名詞。
2001年,NVIDIA奪得微軟Xbox大訂單,連帶拉抬台灣一長串「Xbox概念股」出爐。包括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封裝測試的日月光,都靠這個好題材,旺了兩年。
在IC高階製程上,黃仁勳的投資也從不手軟,每年研發支出約達營業額的15%至18%之間。相較之下,一般美國科技業者平均僅約3%。NVIDIA在11月中,剛宣布採行90奈米製程的新款「GeForce 8800」繪圖晶片,以相同效能來做比較,領先競爭對手時程至少一季。
台灣主要IC設計業者,製程多半還停留在微米等級,跨入奈米製程比例不到10%。相形之下,NVIDIA在IC設計技術上早就是領頭羊,堅強的繪圖技術高階研發實力,讓英特爾瞠乎其後,導致雙方購併傳聞不斷。
敢驕傲 用靈魂打NVIDIA名聲
回顧13年創業歷程,黃仁勳最大的驕傲之一是,他所建立起的世界級科技品牌。
雖然沒有「Intel Inside」來得廣泛知名,但是NVIDIA的名聲,不論在東京秋葉原、還是台北光華商圈,都有不少死忠電腦玩家們支持。更不用說,在Xbox與剛上市的新力PS3裡頭,也是靠著NVIDIA的高階繪圖晶片,才能展現極其細膩、華麗的動畫場景。
「一定要有靈魂!」黃仁勳言簡意賅,道出經營品牌的核心邏輯。黃仁勳認為,一個科技品牌最重要的是個性。其次,每一個產品都要夠獨特,足以改變原來的世界。
對於繪圖晶片這個市場來說,NVIDIA的概念是:一定要提供更讓人眼睛一亮,讓玩家驚豔的產品,不只是用價格吸引人而已。
「我們的理念很簡單:創造更好的遊戲!(create better games)」黃仁勳說得直接。
比起英特爾的大手筆贊助廣告預算,黃仁勳坦承,NVIDIA的資源少得多,每年行銷支出僅達營業額的10%到12%之間,難以支付下游品牌電腦客戶的廣告費用。
但不論是產品設計、品牌形象,NVIDIA在玩家心中的地位,都領先競爭對手,黃仁勳自豪地說,「我們只有五個人的設計團隊,以鮮綠色為基底,創造出NVIDIA具有能量(energy)、新鮮感(freshness)、熱忱(enthusiasm)的品牌資產!」
敢沉潛 股價一度慘跌90%
當然,黃仁勳不是從來沒有失敗過。
2001年,NVIDIA上下還沉浸在世界第一的喜悅中,隔年,卻成了黃仁勳此生最難熬的一段。
2002年,NVIDIA員工涉入內線交易案,接著被美國證管會查帳,臉上頓失光采。更驚悚的是,NVIDIA年初股價才創下歷史新高70美元,但在不到十個月之內,只剩下7美元,市值更從110億美元,慘跌至10億美元,不到原本的1/10。
NVIDIA才被美國權威媒體《連線》(Wired)雜誌譽為下一個英特爾,短短幾個月內,矽谷人都搖頭說:黃仁勳,只不過是另一個一代拳王。
當時最大的癥結是:產品線過多、不夠聚焦。
黃仁勳那時包山包海,從桌上型、筆記型、伺服器電腦,到電腦晶片組、手機繪圖晶片都要做,但NVIDIA沒有這樣的資源與條件。股價一度跌到最低3.6美元,是最直接的教訓。
尤其,Xbox360琵琶別抱,由亞鼎拿下,更使得黃仁勳消沉了好一陣子。因為第一代Xbox,領著NVIDIA登峰,微軟大訂單飛了,是壞得不能再壞的新聞。
經過三年沉潛,NVIDIA跟整個矽谷大環境一樣,慢慢回神。
「多產品線的目標沒錯,只是NVIDIA當時沒有這樣的執行力!」黃仁勳理直氣壯地說。
NVIDIA早期只做桌上型電腦繪圖晶片,專注做到世界第一。現在的NVIDIA,四個利潤中心,各自的營業額,都能擠進世界前20大IC設計公司之列。黃仁勳實現當初的願景。
敢做夢 晶片界的喬丹傳奇
今年4月,《BusinessWeek》把NVIDIA選進全美前50大最佳表現企業的第45名,算是對黃仁勳臥薪嘗膽的表現,做了肯定。不過,《BusinessWeek》也在文中點出,NVIDIA新產品線都有起色,但毛利也都被殺得很低,黃仁勳必須深思如何有效獲利。
黃仁勳的生日,是1963年2月17日。同樣在這一天,籃球之神喬丹(Michael Jordan)也呱呱落地。兩個人,在迥異領域各自登上世界第一,十足就是美國夢的代表。
黃仁勳與喬丹相似的是:兩個人,都是早發的明星。2001年,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統計全美40歲以下的富豪排行榜,兩人正巧接連排行13與14名。
喬丹在念北卡羅萊納大學時,就被球探發掘,隨後他縱橫NBA十餘年,成就無人能及。黃仁勳則是30出頭,名號就響叮噹,剛過40,就被稱做產業老兵。
經營NVIDIA,變成世界級的選手,黃仁勳說得簡單:「我會做的事情不多,但決心要做,就要比別人厲害得多!」(摘自《遠見雜誌》2006年12月號 )
全球IC產業最「善鬥」的黃仁勳:NVIDIA惡戰英特爾、蘋果、高通
身手矯健的胖熊貓阿波,一招招功夫出手,還有極具笑果的歡樂橋段,讓全球愛看動畫的大小朋友,直呼過癮。全球熱映中的「功夫熊貓二」,是夢工廠動畫(DreamWorks Animation SKG)繼史瑞克(Shrek)系列大成功後,又一新系列巨作。不過,卻極少有人知道,夢工廠動畫風靡全球的動畫,幕後的關鍵推手是輝達(NVIDIA)。
輝達是世界第六大IC設計公司,也是第一大的獨立繪圖晶片(GPU)業者,全球市占率高達五一%!也就是說,每兩台電腦中,就有一台內建輝達的繪圖晶片。輝達不只滿足了消費者玩網路遊戲、電腦處理繁複圖形的需求,更在夢工廠動畫加州總部的大批伺服器裡,不斷突破更繁複的繪圖效果。
不畏戰技術不斷精進 闢三戰場與英特爾硬碰
再仔細一點看,功夫熊貓「阿波」黑白相間、身上的每一根細毛,隨著牠的身體震動,一根根都會隨風飛揚!除了功夫熊貓之外,迪士尼皮克斯(Disney Pixar)的「汽車總動員」(Cars)、「超人特攻隊」(The Incredible)、「瓦力」(Wall.e),也都是靠著輝達的繪圖晶片,從頭到尾塑造出一個個細微小動作。
全球動畫電影雙雄,都是輝達擁護者!這讓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笑得開心,他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豪氣地說:「全球每年上映這麼多動畫,少不了我們的貢獻!」
雖然已是繪圖晶片霸王,但黃仁勳並不滿足,早在三年前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他就把戰場移往中央處理器(CPU)上頭,正式推出「Tegra」。
事實上,輝達早就有向上研發CPU的大格局,GPU如今轉做資料處理的高速運算能力就是最好證明,但是否要與英特爾(Intel)全面開戰?這一直是黃仁勳心頭不斷考慮的大哉問。
因為英特爾也做繪圖晶片,輝達則做晶片組(chipset),再加上CPU,相當於輝達在三個晶片戰場,同時向英特爾開炮。
多年來不斷挑戰世界第一大半導體霸主,四十八歲、台裔背景的黃仁勳,眼裡從無懼色。美國《富比世》(Forbes)雜誌評論,他真是矽谷膽子最大的男人。
「過去的三到五年,是輝達的高度危險期!」黃仁勳自承說,但他如果不 這麼做,未來五年將更危險。兩家公司競合如此貼近,也因此每隔一、兩年,華爾街就會傳言:英特爾準備買下輝達。
當然,輝達有如黃仁勳的親生小孩,開個數字說賣就賣,不符他的豪氣本色。
不墨守成規Tegra晶片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黃仁勳在三十歲決定創業。之前他在超微(AMD)與LSI Logic電子公司從基層工程師做起,誰也想不到,這位台北出生、泰國長大、美國求學的黃皮膚小子,能夠成就世界第一的繪圖晶片公司。
輝達在一九九三年創立時,全球有超過五十家繪圖晶片公司。黃仁勳當時還被工程師朋友苦勸:競爭太劇烈,千萬不要做這行。
「我們是世界上最後一家獨立的繪圖晶片公司!」黃仁勳語氣加重了幾分說,倒閉的倒閉,收購的收購,迄今只剩下輝達挺立著。
強勢的他,一路上多次與英特爾結下樑子。比起大鯨魚英特爾,輝達的營運規模真的只是小蝦米,黃仁勳卻多次在繪圖晶片規格與授權上,與英特爾唱反調。
黃仁勳喊水會結凍的影響力,早在一九九九年就慢慢展露。當年他首創「GPU」這個新名詞,企圖把繪圖晶片的重要性,與CPU相提並論;隨著輝達市占率節節高升,加上聽起來簡單明瞭,GPU早已得到業界與消費者廣泛認同,琅琅上口。
如今輝達在移動終端CPU上的領先,已經反過來讓英特爾害怕,黃仁勳的腳步終於領先了巨人。
不便宜行事跳脫PC概念 「超級手機」大躍進
第一代「Tegra」採用ARM架構,把主要戰場放在行動上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與超可攜電腦(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頭,這是黃仁勳又一次挑戰英特爾。英特爾當時把MID與UMPC這類螢幕四到六吋、強調隨時隨地隨身上網的掌上型便利裝置,視為下一波成長動力,主打NB使用的「Atom」處理器一推出即一炮而紅。
沒想到的是,輝達Tegra系列在MID與NB收穫不大,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卻大獲全勝。
四月分全球第一支上市的雙核心智慧型手機,南韓樂金(LG)就採用了輝達「Tegra 2」晶片推出「Optimus 2X」。如果用來玩遊戲,這支雙核手機的處理效率,是單核機種的五倍。在平板電腦上,包括宏碁、華碩、戴爾、LG、摩托羅拉、三星與索尼(Sony)的不少產品線,也全都內建「Tegra 2」。
簡單地說,黃仁勳如今是反蘋果陣營的頭號人物,Google安卓作業系統(Android)陣營的幕後推手。
抵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COMPUTEX TAIPEI 2011)的黃仁勳,肯定是最受矚目的熱門人物之一。畢竟英特爾已經公開說,將有十款平板電腦會登台亮相,但這只是Tegra 2的零頭而已。
確實誰也沒想到,竟然是由一家繪圖晶片公司跑得最快。如同他當年發明的「GPU」一詞,黃仁勳現在也喊出了「超級手機」(Super Phone)概念。
包括宏達電(hTC)的Evo 4G、三星Galaxy S都符合黃仁勳對超級手機的定義。根據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估計,超級手機出貨量將由一○年的一五○○萬支,成長至一五年的一億支。超級手機的高速成長,為輝達提供更遼闊的發展舞台。
在黃仁勳口中,PC對輝達來說仍然非常重要,但與手機、平板電腦市場有著很大的區別,「輝達不會把電腦融入手機,而是從零開始創造一種移動終端。」
黃仁勳堅信未來屬於移動的,所以完全從頭開始。這樣的作法,風險很高。
鄧元鋆過去擔任諾基亞(Nokia)大中華區總裁,超微就是看上他在手機市場的經驗,希望帶領超微變革。
的確,英特爾與超微過去採取了比較輕鬆的作法,也就是採用傳統PC開發技術。靜觀其變,而不是從零開始。
但輝達選擇了大躍進。
輝達從電腦時代的配角,成了移動革命爆發後的主角。如果黃仁勳不在當時選擇躍進,如今可能也不會獲得這樣的好成果。二○一一財年第一季,輝達營收達九.六二億美元,較前一季成長八.五%,尤其毛利率表現更是亮眼,衝上五○.四%,已經連續三季創新高。
總是以小搏大的黃仁勳,如今毫不客氣地對兩大巨頭喊話,「現在,我身處移動世界之中,英特爾和超微卻未在這個領域中立足。」
黃仁勳預言,移動終端未來將成為每個人手中的第一優先,筆記型電腦則是會在「必要時」才使用的,「平板電腦摧毀PC產業的速度,比任何人的想像都要來得快。」
他比喻說,電腦行業面臨著沉重壓力,PC將會是一種「非常遙遠」的「輔助」設備。
不怕跌跤包山包海不夠聚焦 執行力不足是關鍵
當然,黃仁勳不是沒有失敗過,甚至常常失敗。○一年,輝達上下還沉浸在成為世界第一繪圖晶片公司的喜悅中。隔年,卻成了他此生最難熬的一段。輝達員工涉入內線交易案,接著還被美國證管會(SEC)查帳。更慘的是,輝達年初股價才創下歷史新高的七十美元,但在不到十個月之內,只剩下七美元。整體市值從一一○億美元,慘跌到十億美元,不到十分之一。
輝達才被美國科技權威媒體《Wired》譽為下一個英特爾,但短短幾個月內,矽谷人都搖頭說:黃仁勳只不過是又一名一代拳王。
他們質疑黃仁勳的是:產品線過多、不夠聚焦。
黃仁勳包山包海都想做,從桌上型、筆記型、伺服器電腦,到電腦晶片組、手機繪圖晶片都要做,但輝達沒有這樣的研發資源。尤其微軟的電視遊戲機「XBOX 360」琵琶別抱,繪圖晶片由ATI(冶天科技)供應,更讓黃仁勳非常落寞。因為第一代的XBOX,領著輝達登上巔峰,此時大訂單卻飛了。
「當時多產品線的目標沒錯,只是我沒有這樣的執行力!」黃仁勳直言不諱說。
金融風暴來臨的○九財年,輝達也虧損三千萬美元,是前所未見的營運低谷。更慘的是,記憶體廠商Rambus控告輝達涉嫌侵犯十多項專利,每天都有律師與記者緊纏著黃仁勳不放。
走過風風雨雨,黃仁勳的娃娃臉上依然帶著笑容,為了向員工展現捍衛輝達的決心,他甚至在手臂上刺青,讓輝達的Logo,分分秒秒都跟著他。但是挑戰鋪天蓋地捲來,除了得應付英特爾、超微、蘋果等勁敵的夾殺,還有一個更恐怖的敵人——高通(Qualcomm)要克服。
為了與高通競爭,黃仁勳在五月中,以三.六七億美元購併了英國IC設計公司Icera。Icera專精的,正巧就是高通擅長的3G與4G手機基頻晶片,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黃仁勳總是以小搏大,打完英特爾之後,再戰高通。
這位全球IC產業最善鬥的男人,他以中量級的體重,對戰重量級的選手,儘管已經鼻青臉腫,傷痕累累,卻絲毫未顯疲態。黃仁勳證明了一件事:誰說IC產業非得要蓋晶圓廠才是好漢,他本身就是一條硬漢!(摘自《今周刊》)
黃仁勳小檔案
黃仁勳以共同創辦人的身份於1993年創建NVIDIA,並自一開始便擔任總裁、執行長暨董事會成員。 在他的領導下,NVIDIA於1999年發明繪圖處理器(GPU)。從此,該公司便持續以令人嘆為觀止、充滿互動性的繪圖功能設立視覺運算的新標準,應用範圍從平板電腦和可攜式媒體裝置到筆記型電腦及工作站。NVIDIA在可程式GPU上的專業造就了平行運算領域的突破,讓超級運算的成本得以降低,進而被廣泛使用。該公司擁有超過一千一百項的專利,包括建構現代運算的各項設計及真知灼見。 黃仁勳獲得由全球半導體協會(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Association)所頒發的「張忠謀模範領袖獎(Dr. Morris Chang Exemplary Leadership Award)」,以表彰其在推動無晶圓廠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創新、成長和長期拓展的傑出貢獻。他還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Daniel J. Epstein工程管理獎,並獲選為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傑出校友。 在創辦NVIDIA公司之前,黃仁勳在巨積公司(LSI Logic)擔任工程、市場行銷與總經理的職位,並曾在超微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擔任微處理器設計師。他擁有俄勒岡州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以及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電子工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