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時報創辦二十周年感言 ◎ 鄭炳全

0
578

太平洋時報創辦二十周年感言

鄭炳全

我是1970年到 Mississippi 大學研讀藥學,1976年學成返台客座,回母校北醫執教,並在新竹聯合工業研究所當顧問,協助台灣製藥工業的提升。一年後又應聘回密大藥學研究中心繼續大麻及其他麻醉劑的研究,1979年放棄研究工作,搬到洛杉磯考加州的藥劑師。

1980年8月開業十全藥局於Alhambra,幾個月後台美人的社區報紙—亞洲商報,在旅館公會幾位理事們出錢出力熱誠中創刊,記得發行人是王桂榮,社長是李豐明,主編主筆是孫慶餘,以關心鄉土,溝通台灣海內外輿論,提昇華人在美地位為宗旨。每一期都有登十全藥局的廣告。陳文成事件發生後,連續幾期亞洲商報大篇幅報導,新科立委紀政看到了,將資料帶回台北向政府質詢,也掀起台僑對台灣政治的熱心。雜誌型的美麗島周刊及台獨聯盟的台灣公論報也先後在美國東西兩岸發行。

後來亞洲商報因故停刊,台僑社團曾印送聯合通訊暫代社區活動之報導,然而成效不足。1986年陳永興來洛杉磯演講,呼喚同鄉一人一萬,集百人之力辦台灣人的日報,當天吳西面、陳惠亭、林衡哲、和其他幾位連我在內,就簽名嚮應。過後不久,陳惠亭和謝聰敏來藥局跟我談創報的可行性,希望我著手籌備。我考慮之後請教一些朋友,就真的傻傻地朝實際目標一步一步進行,取名太平洋時報,在第一次籌備會議提出初步構想後,創辦人吳西面跟大家建議放手讓我去設立,我則答應只當創刊後的第一年社長。

1987年6月1日第一期出刊,頭版大標題—金門國軍炮轟越南難民船,一般反應不錯,與北美辦事處關係還好,訂戶在南加州及外州持續增加,版面增為十二頁,有醫藥生活版,也有每個月一頁第二代英文版,每星期在報社舉辦座談會,義工十多位,可惜不久胡總編輯就掉進臭鬥王昇李煥的泥沼,讓我內人和一些朋友擔心,怕被江南掉。7月14日蔣經國宣佈解嚴,次年1月13日他病逝,李登輝繼任總統,成立才一年的民進黨在立委及國代選戰中一鳴驚人,這些不可思議的消息佔了周報一半的篇幅,美國及世界新聞幾乎沒有。有一次我得知張德培榮獲加州青少年網球賽冠軍,請總編輯詳加報導,以爭取更多讀者,他嗤之以鼻。要將太平洋時報辦成台灣人的紐約時報真是越離越遠。

有一位越南華僑朋友常來報社擔任校對義工,我在編輯會議上也曾主張增加華裔商業報導,以利業務人員對外拉廣告,結果不見下文,周報有二千訂戶,又有同鄉慷慨解囊,何必去拉廣告呢?只是第二年要續訂或再捐款就難了,如此編報毫無服務之心,還想擴充為日報?小小服務報導小小商業廣告還是細水流長。幸好一年任期滿我就在掌聲中鞠躬下台,由法學專家黃森元博士接棒,我只從旁協助。

雖只短短一年社長,可能是全力以赴,那一年我開始掉頭髮,為了辦報四家藥局也精簡剩老店一家,回憶起來毫無遺憾,不僅跟許多鄉賢共同為台灣的自由民主奮鬥,更歡欣看到眾多和我一起將太平洋時報創辦出來的人才,能鮭魚返鄉貢獻民主台灣,其中有:莊和子、張富美、楊黃美幸、胡維綱、謝聰敏、孫慶餘、蔡滄波、王維綱、吳伯宏、王福東、謝阿娥、蘇育德、江昭儀、許丕龍和胡忠信等等。

太平洋時報創刊至今二十周年早已超過一千期,其間如無陳惠亭醫師和顏永財博士兩位自始至終的堅持和支援,可能十年就得壽終正寢。後來又從天邊請來現任社長林文政及夫人賴惠娜,鍥而不捨一答應就是十年,真是令人敬佩,留一片園地供台美人連繫關懷、提昇在美國生活的人文品質、加強台美互動關係、報導鄉情協助台灣向上。在此再一次感謝所有訂閱太平洋時報和長期刊登廣告的鄉親好友。

太平洋時報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