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光教授瀟灑地走了,他的親友們,甚至由報章雜誌認識他,景仰他的台美人痛失一位英才,一位領袖人物,一位堅持台灣意識的人格者。筆者既不是他的同學,也不是他的親戚,對他的認識遠不及陳文彥、林智美、賴義雄、蕭欣義、簡逸文諸教授的深切真摯。但是三十年來的友誼,片斷接觸的記憶,和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的記錄,如「NATPA十年的回顧」,和1990年9月出刊的第35期「NATPA會訊」,可以尋找出他對NATPA及台灣作出許多貢獻的足跡,使我更加懷念我和他君子之交的友情,寫這篇文章來紀念他。
2013年12月下旬傳出林宗光教授逝世的消息後,網路上許多朋友表示對他人生故事的敬佩,也有許多對他的為人和個性細膩的描述,如喜歡運動,音樂,照相,旅遊等等。尤其是他廣交朋友,和他夫人唐錦慧(Suzu)情愛的小故事,更是使人感動。
我認識林宗光是在1980年NATPA成立之後。可是在1970年代就由朋友聽到林宗光優秀的事跡。當時在芝加哥的好友卓甫良/林秋菊夫婦是他的堂姐和姐夫,卓甫良創辦並長年主持中西部青少年夏令營,培養台灣人第二代不遺餘力,作出很多貢獻。蕭欣義是林宗光東海大學的同學,他的元配李惠惠是我過世的前妻許世真草屯的小學同學,她們兩人十分要好,由此得知林宗光。
1979年12月高雄美麗島事件發生,國民黨逮捕黨外人權民主運動人士,民意代表,和教會人士。當時任職於美加各處大學教授和著名的研究機構資深學者,共137名聯名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聲名,強烈抗議國民黨違反人權的蠻橫行為。接著於1980年228紀念日,又發生林義雄家庭滅門血案。籌備逾半年由上述教授學者組成的NATPA於1980年正式成立,將以這個團體的實際行動來關心故鄉台灣。就在這個時機我認識了林宗光。
NATPA成立後的1980年代,剛好是我任職芝加哥大學教學研究最繁忙的時段,也開始寫教科書準備由副教授升任正教授的時候,許多NATPA的活動無法參加。可是NATPA的年會,由第一屆至第15屆幾乎年年參加,林宗光也從不缺席,參加許多NATPA重要的事工和決策。他外貌英俊,有歷史,政治,外交領域的背景,是NATPA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擅於演講,條理井然,廣交朋友,並有領袖風度,自然成為NATPA的核心人物。林宗光被選為NATPA第六屆會長,他的好友賴義雄為第七屆會長,陳文彥為第九屆會長。他們協力合作,成為NATPA會務推進一股最大的力量。
在林宗光擔任第六屆會長任內,以「馮滬祥的著作—新馬克斯主義批判」一書是否抄襲、節錄的評鑑小組召集人,完成評鑑報告。在加州聖地牙哥大學舉辦「台灣公共政策研討會」,邀請北美和台灣許多學者專家一起研討,非常成功。在他的任內,NATPA成立多處分會,休士頓,新英格蘭,南加州,和克里夫蘭。在他任內NATPA首次接受承辦王桂榮夫婦創辦的「台美基金會人才成就獎」的審核及推薦工作。
1989年陳文彥擔任第九屆NATPA會長,筆者擔任副會長期間,NATPA在華府舉辦多次國際性會議和酒會。直到1990年4月由林宗光姐夫徐福棟主辦「台灣經貿會議」都展示NATPA有舉辦大型會議的實力。那時台美之間的貿易為熱門的議題,有多位國際貿易專家參加討論分析。1990年10月我接任第十屆NATPA會長,年底台灣舉辦三項公職人員選舉,NATPA決定再次組織觀選團,以中立客觀的立場去體驗分析此次選舉的公平性,民主化的程度,和賄選的弊病等等。成員有廖述宗,陳文彥,林宗光,張旭成,和兩位美國學者Peter Tague和Ethel Klein。身為會長的我因被台大醫學院聘為國科會資助客座教授,為期一個月,時間上有很多重疊,只能參加部份觀選活動(台北,宜蘭) 。我碰巧和廖述宗,林宗光同機返台。在台北機場驗關處,我看到廖述宗和林宗光站在關外,當驗證女辦事員要把我的護照還給我的剎那,林宗光突然大喊「林靜竹,來參加我們罰站吧!」說時遲那時快,女辦事員又把我的護照收回去交給上級。不久一位海關較高層的男性職員出來問我們在NATPA團隊的身份,說明某些活動是政府的禁忌之後放行。
1990年代李登輝接掌總統職位後,國民黨舊勢力反對的動盪局面漸趨穩定,他將郝柏村的軍權收歸國家,再以郝柏村取代掌握國民黨黨權的李煥成為行政院長。可是台灣的政局仍是多事之秋,1990年3月學生在台北的中正廟靜坐絕食抗議政府,提出「解散百年國代」,「總統民選」等等改革議題,NATPA即時發表支持學生愛國運動的聲明。同年4月李登輝總統回應這種改革的呼聲,召開「國是會議」,期盼落實政府的改革。
1990年7月籌備一年的返台舉辦NATPA第十屆年會終於成行,團員和家屬共有150人參加,為歷屆最盛大的一次年會。棘手的兩個問題,「黑名單」和「財務不足」也獲得解決。此次年會幾乎動員所有的NATPA前會長,理事,和在台灣的吳樹民與朱耀源。經過大家的努力,原來被列入黑名單的18名講員減至3名。財務也因大家的捐獻由3萬元增至8萬多元。我奔走馬偕醫院十一樓禮堂和四間會議室免費供NATPA年會使用,兩位前會長賴義雄和蔡嘉寅也安排了NATPA會後旅行參觀的地方,多次會議和招待。
由於仍列黑名單的李應元潛入台灣的插曲,事先邀請的台北市長黃大洲和四位閣員,前內政部長吳伯雄,經濟部長蕭萬長,農委會主委余玉賢,政務委員郭南宏突然拒絕出席NATPA年會,只有環保署長簡又新,衛生署長張博雅出席台加分組的台美交流的學術會議。另外事先安排的十位NATPA代表和李登輝總統見面一事也被取消。在所有的議題中,林宗光負責召集的政治和外交議題最為敏感。林宗光表示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應各自宣佈主權獨立,和平共存。陳必照直指台灣與中國應該是外交關係,和新加坡一樣。蕭欣義則主張台灣與中國應切斷臍帶關係。年會後的地方建設訪問團由台北一路參觀直到高雄,林宗光全程參加。並在台中及高雄數場會議中作出重要的發言。儘管國民黨政府不合作,NATPA第十屆年會的學術交流和地方參訪都很順利,圓滿成功。賴義雄曾對我說「我們正在創造歷史」。就以衝破黑名單,將海外經驗帶回台灣,和會後數年不少海外學人回台貢獻,提昇台灣產業經濟的觀點而論是肯定的。年會及旅行之後,我接受郝柏村副手施啟揚的訪談,證實上述政務官的退出,晉見李總統的受阻是因NATPA學術交流的議題中釋出台灣獨立的色彩濃厚,並非名列黑名單的李應元潛入台灣的緣故。
最後一次見到林宗光是在2013年8月參加NATPA在南加州舉行的年會和年會後旅遊加州沿海風景區。在年會的講壇上,林宗光代表廖述宗領獎並發表有力的演講,強調「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中「人」字的精神和重要性。在旅行中,協助導遊許宗邦醫師主持娛樂和講話,我很佩服他竟能叫出每一位團員的名字,可見他交往朋友之廣非凡人可及。和他私談中,他透露大腸癌手術後留下肝臟血管轉移癌的病灶無法清除。旅途中數度和他同桌共餐,看他食量明顯減少。身為醫師的我,深知癌症轉移的厲害,暗中為他擔憂。但是那時他的生活姿態仍然積極樂觀。談到台灣前途,他表示雖然不樂觀,可是大家仍要努力打拼為台灣。後來又聽說他和夫人駕車去美東訪友,停留芝加哥,跑了三千英哩路。直到最近,再聽到他病重的消息。
林宗光的家世不平凡。他的祖父林燕臣,據朱真一的考證是一位台南名人,一百多年前為最早將基督教傳入台灣的英國傳道人馬雅各的助理。後來成為牧師,也在神學院教書。他的父親林茂生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228事件被害台灣菁英之一。當時他擔任台大文學院院長和民報社長等重要職位。長兄林宗義是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台大醫院精神科主任教授,是筆者的老師。他以研究精神病流行病學聞名於世界,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顧問。移居美加後,曾擔任密西根大學教授和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教授。林宗光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美國弗楚(Fletcher)法律及外交學院博士,任職美國杜瑞克大學(Drake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祖孫三代都為台灣作出卓越的貢獻。
林宗光的離去,令人依依不捨。安息吧!敬愛的朋友,盼能在天上相見。最後以一首詩贈送宗光兄在天之靈,並以安慰宗光兄的遺族。
台灣之子林宗光,歷史政治是專長
廣結朋友名遠傳,一生打拼為台灣
◎作者台大醫學院1961年畢業,NATPA第十屆會長,芝加哥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現住北加州東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