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名兄去世已經4年了。親友對他仍然非常的思念。
1995年我加入在洛東核桃市東安台福基督教會為會員。
2002年進入長執會,也就是在那時我才和陳亮名兄有比較多的接觸。其實,亮名兄的父親陳啟嵩先生是我們嘉義中學日治時代畢業的校友前輩。他在嘉義市開兄弟照相館,待人親切,技術好,價錢公道,而且家風優良,在嘉義市有很好的名聲,我嘉義中學畢業照就是在兄弟照相館拍的。小我四歲的亮名兄在嘉中只完成初中,後來北上唸師大附中,考入台北北醫藥學系,後來美深造,考取藥師職照,從此在專業上很有成就。
一和亮名同工,就深深為他的領䄂特質所吸引:堅毅樸實,深思熟慮,篤行謙和。東安教會35年來能夠維持務實的風格,和早期開拓教會期前後有多位如亮名的長執的遠見及堅持,並建立很好制度,同心而行,有很大的關係。
亮名兄很有遠見,凡事看得遠。1990年前後,北美洲台灣人華人教會紛紛組短宣隊回台灣偏遠城鎮的中小學辦英語營宣教。當時,東安教會也配合鄕福基金會組隊去台南七股、台北雙溪作宣教,協助當地教會拓展上帝的事工。亮名兄也加入。他不但口說,也起而行。例如 2008年短宣隊在雙溪教會舉辦,亮名兄在沒有假期下,也擠出二天的時間,趕去雙溪,作了一個有關藥物及維他命的知識講座去配合短宣隊在社區的工作,一講完,立即直奔機場,回來美國上班。但他一再強調,短宣作好,沒有跟進是事倍功半。他曾經很努力和教會長執牧師分享他的宣教異象:就是短宣、中宣及長宣要循序而作:短宣隊回來,中宣隊前往,中宣是同工用3-4個月時間去教會協助牧者作跟進的工作。(參與者要自給自足,不增加當地教會的負擔,完全配合當地教會的需要)。而長宣就是同工回去台灣,以便跟進與強化教會的短、中宣工作,為期至少一年,但必須受特別訓練。對許多會友來講,出錢作宣道最容易,要依亮名兄的前瞻性去作,並不容易,但他似乎不以為意,一有機會就和人交通,甚至談到自己會以身作則。在退休後一定會加入作中、長宣。沒想到他在退休前就蒙主恩召。
亮名在教會事奉多年,曾經擔任書記,宣教,副主席,及主席,除任職東安同工會外,也先後參與總會建立教牧的福利制度以至當副議長多年,這個經驗使他清楚看到講道與實踐間有些不相稱,進而歸納出”牧者”與”牧師”的相異。他在接每一個職務後,必定花很多䝰間去硏究,例如他在擔任宣道職務時,就向恩聯教會的鄭昭男兄請教、探詢有關”航空支援宣教協會(Mission Aviation Fellowship)”及台灣鄉村佈道團的資訊,因為在未成立子會之前的恩聯家庭團契已經同這兩機構接觸連絡多了時,恩聯教會成立後就將它們列入教會所支持的宣教機構。他負責東安的宣道事工時,曾經分別定期和有經驗的長執分享交通,而他就以此濫觴之舉為東安教會奠下如今蓬勃的宣教事工!
談到他的遠瞻之見。亮名是2000年左右,東安教會長執牧者鑑於來自台灣的新移民逐漸減少,教會老化,若不及早計劃對策,可能將上帝交託的教會荒廢了。
有會友及牧師提議要設華語堂。但當時的長執認為教會附近已有幾所華語堂,也頗具規模,除來自中國的移民之外,華語人口(台灣、香港、東南亞)已減少,中國來的移民和台灣移民之間的隔閡不小,要克服它不容易。從南加州台語教會開拓華語堂的經驗就可爲鑒。亮名兄和幾位長執因而決定發展英語堂,以教會子弟為骨幹,全力支持發展英語堂,有計劃訓練同工,慎選英語堂牧者,將時程列好,希望十年內到英語堂能有自己獨立的長執會。
有一年在英文部聘新牧者,因為應徵的候選人,從小從前就在教會長大,日後離開進大學及神學院,亮名一方面為他能回來帶領年輕的一群而感謝,但也知道其短缺,因此亮名兄找另外一位曾看到這位候選人長大的會友,一起同他坐下談談分享,禱告。前後有兩年間之久。他是傾全力在支持、推動這個傳承計劃。他親身參加英語堂的禱告會,剛開始他必須克服語言上的不便及完全不同的崇拜方式,欣然參加他們的禮拜,長執會開會及記錄用英語。又,參加他們的課外活動(冰上曲棍球)。他全力投入希望有一天,英語人數能超過台語而轉型成為亞裔的教會,並提拔英語堂菁英進入長執會。為使聚會壯健成長,在其中成立”協屬執事會(the Associate Deacon Board)” 可說是亮名兄直接促成的;前後這幾年間,他直接、間接地引導此聚會,使它有穩固的根基,日趨成長成熟,如今得以與台語聚會並肩於建造與宣道,榮耀主名,亮名兄之功績確實斐然不可沒!
亮名兄另外一個領特質是不隨便、隨興作事。凡事都會很小心考慮,一個重大事情的決定。會不會影響未來教會發展的阻礙。例如我們所敬愛的蔡茂堂牧師在東安教會風雨飄搖來到教會,他在發揮上帝神給他的百般恩賜,將東安帶出陰暗,會友無不感激。當他宣布要去芝加哥Deerfiled的Trinity神學院進修(和教會事先已講好),非常多的會友向長執會反應,由教會設立獎學金協助蔡牧師完成學位。這個提案也得到不少長執的支持,但是亮名兄和幾位長執認為,為一個人開特例,對未來的牧師是否都要比照?幾經思考,小會擱置這個提議。結果沒有正式設立,他力排眾議對事不對人,贏得不少人尊敬。放眼看今天教會和不少社團內,巧立名目,為個人崇拜亂開方便之門,實在令人更懷念亮名兄。
亮名兄為人十分誠懇,而且對人事觀察十分敏銳,亮名兄E.Q.很高,即或在討論有爭議性的重大事件,很少看他情緒性的發言宣洩。他對牧者的態度也是一樣。他常常感嘆當今牧師傳道多,但牧者少很。他對牧者的關懷作了不少。有幾次,他邀我私下去探訪牧者,尤其是不少剛唸完書到教會來實習的傳道人,親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誠心關懷他們的家庭及未來發展。但他並不會感情用事,作出偏心的決定。有一年(2008)在長執會討論牧師室同工的薪資,有長執拿出其他教會的薪資來為教會牧師室同工加薪,獲得大部份長執的贊同。亮名兄說,當時金融風暴,教會會眾中有失業,有靠微薄退休金或作工生活的不少人,他認為教會offer的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亮名力排眾議,堅持這個立場,在人人都要作好人,(反正錢是公家的)的氛圍下,是很不容易的。
亮名為人有義氣又樂於助人。他曾經和一位 北醫的學長合作開了一家藥局。這位朋友英年早逝,亮名兄前後花上將近兩個月作倉儲、簿記、清點工作,使事後能順利轉讓,為在傷痛中的遺孀帶來無比慰藉。
1995初會友昭男兄的太太淑媛姐因乳癌手術,過後需要化療,除有主治醫師及化療醫師商確外,那時他們也請教亮名兄,他很細心地解說程序及可能使用藥品的特性、反應以及其副作用,讓淑媛姐放心不少,在程序當中他也”不時”地關懷,使他們覺得走這段治療過程有人陪伴而不孤單。96年中葉淑媛姐去世,生前有意要以她自己的經歷幫助日後有需要的人,因而有南加州華人防癌協會的構想;一年後,協會正式成立,亮名兄除樂意當了董事外,因他專精於藥劑原理,可說又加上藥劑資詢的任務了;那段時間,他先後也作了專題演講,如”漫談癌病”、”化療的藥劑原理”等,深入淺出使”外行人”的聽眾能瞭解吸收、成為日常預防的常識及警惕,如此不但伸展社區關懷的範疇,且充實深化其內涵。
亮名兄蒙主恩召才60多歲,令他的親人、朋友和同事們十分不捨。追思禮拜在南加玫瑰崗墓園最大的敎堂舉行。當天,敎堂擠滿了誠心要向他告別的親友。尤其當天罕見地有很多青年會友出席。很明顯有不少人的生命被他摸到或改變。他真的像聖經所說,人因為他得到由上帝來的福氣。
2008年雙溪教會藥物及營養品講座。二排左3為陳亮名。
2008年陳亮名在雙溪教會藥物及營養品講座。
(原載太平洋時報 201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