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東夏令會與紀念專輯 / 楊遠薰

0
587

台美人夏令會特刊:有關美東夏令會與紀念專輯/楊遠薰(2013-05-23)

有關美東夏令會與紀念專輯       楊遠薰

美東台灣人夏令會(簡稱美東夏令會或TAC/EC)是海外台灣人一年一度最大的聚會,也是一個以六、七十年代留學潮的留學生為主的夏令會,立於1970年,至今年七月將屆滿四十四週年。

美東夏令會的初期為「美東基督徒台語夏令會」,1975年更名為現今的名字,爾後由紐約、波士頓、華府、費城和紐澤西等五個地區的台灣同鄉會輪流主辦,延續迄今。

八十年代是美東夏令會的全盛期,每年參加人數約在兩千上下,其中尤以1986年的2700人為最高峰。那年的夏令會由紐約同鄉主辦,在康乃爾大學舉行,邀請為「美麗島事件」受難、甫出獄的高俊明牧師為大會主講人,會場氣氛極為感人。而會場外,成群生龍活虎的孩子在綠地奔跑、打球,熱鬧滾滾,美東夏令會因此被故鄉來的人驚嘆為「海外台灣人的大拜拜」。

對許多人來說,美東夏令會確實充滿溫馨與感性的回憶。當年,不少留學生在學成業就、生活稍微安定後,便抱著嬰兒、攜著稚子地到美東夏令會尋找鄉情與友誼。他們在夏令會裡一方面聆聽演講、關心時局,常為故鄉的種種感動得熱淚盈眶;另方面則與眾多鄉親一起暢談、歡笑,心情十分高昂。往往在相聚三夜四天後,大家依依難捨,於是隔年又像侯鳥般,再度聚合。如此年復一年,孩子們由蹣跚學步而至羽豐離巢,大人們亦由英氣煥發而至華髮蓋頂,有的甚至都已凋零。

因此在2008年,一些有心人遂提議出版《美東夏令會四十週年專輯》,得到不少共鳴,亦獲得2009年美東夏令會理事會的決議通過。

那年五月,我應夏令會理事長廖進興博士之邀,到德拉瓦參加籌劃出版夏令會專輯的會議。在聆聽理事們的期望後,我深覺出版這刊物將是樁任重道遠的任務。因為出版一本專輯就像照一張大合照,四十年來,投入夏令會的人太多,每個人都對夏令會很有感情,都想看看自己的身影在哪兒?若找來找去找不到,恐怕會很失望。

但理事會的人則以平常心處理之。 他們希望我能幫忙採訪與撰寫歷屆召集人的部分,也希望採訪工作在2009年的夏令會上即刻進行,同時希望籌劃中的專輯能在隔年六月付梓,以便2010年參加美東夏令的人能人手一冊。

那年的美東夏令會由賓州與德拉瓦同鄉主辦,在遊加勒比海的豪華遊輪上舉行。我在那三夜四天的海上航行中,共作了十二位召集人的專訪,其後又在台灣與美國各地補作另外十二位召集人的專訪,然後在那年秋天執筆,一直寫到2010年三月底方定稿。

在撰寫這些文稿時,我心中著實有不少感動。因為幾乎每位召集人在當召集人之前,都已默默做了好幾年的志工。譬如,進興兄說, 他負責過註冊組,在沒有電腦的年代,所有參加者的名牌與節目表都需要手寫。他當時每天下班後,吃了晚飯,就坐在家裡的書桌前,開始一筆一劃地寫,每天寫到半夜才收工,如此連續工作兩、三個月。月姿則說,她當過夏令會的會計,整整三天,都坐在服務台前不停地收費、數錢,連三餐都得別人幫她拿。

每年,每個主辦單位都動用大批鄉親忙上一整年,才能把夏令會辦得有聲有色。就拿節目來說,除了第一代台美人的主場節目外,還得準備大專組、高中組、兒童組與幼兒組等四套內容不同的節目,盡力使每位與會者皆能高高興興、滿載而歸。而這麼多人這麼多年如此用心地辦夏令會,目的就只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參加夏令會,以便維繫更多海外的台灣人在一起,共同心向台灣。

我就如此地從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的老將們寫到兩千年以後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轉型才能維持夏令會格局的中生代與新生代們。每寫完一篇,我便以電子郵件寄給受訪者、理事會的廖進興與王博文及2009年美東夏令會的召集人陳月姿與陳初雄。那時,大家工作的興致都很高昂,直到2010年一月方出現轉折。

那年一月底,經常笑呵呵的進興兄突然送給大家一個e-mail,說他已被診斷出罹患肺癌第三期,即將入院進行手術,讓大家錯愕萬分。進興兄手術後,接著展開一連串的治療。然而極為不幸的是他的病情始終沒有好轉,終在那年十月辭世。

在進興的追思會上,博文兄十分傷感地對我說,他一直倚賴進興推展夏令會專輯的事宜,因為他很有文采,人際關係佳,又具組織與行動能力,是完成這「不可能任務」的最佳人選。但沒想到他就這麼走了,令人扼腕嘆息。

進興走後,《美東台灣人夏令會四十週年專集》的編纂工作便落在年近八旬的王博文身上。

爾後,兩年時光匆匆而過。我在2011 年的美東夏令會上再度見到王博文,他那時對我說,我寫過的二十幾篇歷任召集人的專訪文稿不妨在我的部落格上先發表,至於美東夏令會專輯之事,雖有不少人關心,亦有人願意贊助,使之成為一本頁頁彩色、具有品質的台美人的書,但因為一直忙著台灣人信用合作社與頒發台美人獎學金等諸事,目前尚無太大進展。

我望著一直都很瘦的博文兄,心裡明白他的苦衷。一個有著如此龐大人群投入的夏令會或有可能辦個「十年回顧」,但若要辦四十年或五十年的紀念刊物,一定會掛一漏萬。偏偏這一代的台美人樣樣都很認真,做事力求完美,在這情況下,要編出一本能符合大眾期待的半百紀念刊物,確實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我請博文兄自己多保重,因為他自1960年到費城留學後,即默默做著台灣人的事,五十年來毫無間斷,實應保留幾年時光給他自己。

轉眼又過一年半,不久前,今年接掌夏令會的召集人劉耀經博士再度向我詢及夏令會四十週年專輯的事宜,我覺得或許道出籌劃的經過與我認為的問題癥結,將有助於大家思考美東夏令會的紀念專輯是否該做?如果要做,該怎麼做?該做到何種程度?由誰來做?…等等。或許經過討論,大家有了一些基本共識,比較可能為這本刊物催生。

畢竟,我們都希望在留學潮時期的留學生走入歷史之前,能看到這個眾所牽繫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能留下一點文存。((海外台灣人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overseas-tw)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