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幸隆 田土伯仔 有夢相隨
林蓮華
1980年代,那時台灣獨立民主改革運動風起雲湧,搬到加州住在聖地牙哥後,林幸隆就積極參加同鄉會,反正有台灣名稱的社團統統去都參加,舉凡台獨聯盟、FAPA、同鄉會、網球協會、台美商會等,聖地牙哥社團處處可見其活躍的身影。
當時為了要讓沉重的政治議題,以簡明扼要的訴求,打動人心;林幸隆決定不斷自我挑戰,編劇自導自演,還學口技、答嘴鼓、脫口秀,全是無師自通,說學逗唱樣樣精,沒想到大受歡迎,受邀到全美同鄉會表演,”田土伯” 獨樹一格,自此在台藉社團名聲透透。
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
田土伯,林幸隆,生於1943年的雲林縣土庫鎮,父母皆務農,家中有8兄弟,排行老六,媽媽一直想生個女兒,但生了8個兒子還沒生出來才放棄。從小種田、種水果、種蕃薯,任何農作物都難不倒他,直到唸大學時,寒暑假都還得下田,使得他人到中年取了個藝名叫「田土伯」以示他對土地那份深厚的感情。
父親為了養8個孩子, 生活相當辛苦, 49歲就撒手西歸,父親走時,田土伯才是小學生,母親為了8個壯丁,天一亮就要下田工作,一直到晚上才回家,小小年紀他謹記在心,母親教誨要認真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不用下田作牛作馬,所以功課一直名列前矛。
親戚為了惜才,就把他送到長榮中學讀初中,該校是教會學校有很多課外活動,林幸隆當時很喜歡音樂唱聖詩,還得到歌唱比賽冠軍。因為有美國傳教士擔任老師,所以初中時不但廣泛涉獵藝術,英文水準也打下好基礎。
回到故鄉讀虎尾高中順利考上淡江大學讀航空測量,那時大學生最想出國留學,他也不能免俗,紛紛報考,結果不但高考特考通過,公費留學及自費留學也通通考過關。「當時若是自費留學,就要賣田地,借錢買機票,還得繳交5千元保証金。台灣囝仔卡無這款經濟能力,所以大家拚命考公費,1970年,我申請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身上連百元都湊不齊,就勇闖美國。現代囝仔可能無法想像卡早咱的艱苦!」想起那段苦日子,他有感而發的說著。
在美國專攻土地測量畢業後就去考執照,結果一連考上加州、內華達、亞力桑那州,土地測量是一門比土木工程師還要專精的工作,在美國甚受敬重,華盛頓及林肯總統以前也是測量師,為人必需清廉正直誠實精準。
取得土地測量師執照,主要工作是定地界,後來還在美國政府機構工作近30年,負責核發地藉圖及建築執照,直至今年才退休,馬上又被土地開發顧問公司聘請任顧問,飄洋過海來美國,沒想到仍是與土地離不開,”田土伯”名聲,果然是名符其實。
陳真美和先生「田土伯」林幸隆喜洋洋地收穫農產品。
偷柑仔換來一段良緣
林幸隆在讀淡江大學時,因為農村出身,很喜歡訪問農家,台北縣大屯山下是他最受踏青之處,有一天他走著又累又餓,看到農場結實纍纍有夠漂亮的柑仔,忍不住就伸手去偷採柑仔,哪曉得當場就被主人活逮,人贓俱獲。第一次做”賊仔”就被抓,那時讀大三,若是送到警局就會被開除,他只好求這位阿伯網開一面,由於主人是虔誠的基督徒,要他做工抵償,給點教訓。
林幸隆依約上工,哪曉得一看,發現阿伯的女兒美若天仙,名叫”真美”人如其名,一見鍾情,他立刻自動決定每週都上山來做長工,當時真美才初三;沒錯,她正是東方白長篇小說筆下「真美的百合」的女主角,而她口中的林哥哥,大她7歲的正是男主角林幸隆。
「她實在生得水噹噹又可愛,兩個紅腮像水密桃一樣,個性沒有受到都市污染,就像山中一朵百合花,當時很多淡江老師和學生都在追她,為了等她到高三畢業,怕被別人追走,我整整做了三年長工,每週都去看她,風雨無阻。」因為太多小男生想要追求山中的小百合,而且都買零食去賄賂百合真美最敬重的林哥哥,林幸隆為愛是一邊吃零食,又很緊張地一邊圍堵情敵的熱情攻勢。
看過「真美的百合」的讀者都知道,真美的父親是228政治犯,林幸隆自認為運氣好,因為就算很多人呷意,但膽敢娶政治犯的女兒還是沒幾個,靠著一身出色的農技,為了討好未來的岳父大人,他把南部水果苗拿到北部山上種,結果老丈人農場各式水果都有,他在農場工作能力高,一人做兩人份,晚上又做真美的家教,教英文數學。為了真美,他更是發憤圖強讀書,他所努力做的一切,為的是要讓小百合不再受苦,許她一個幸福的未來。
不過,林幸隆一片痴情,以其出類拔萃的表現,對於親友說媒送上門的議員、銀行家或醫生的千金,或是送上樓房嫁妝的地主女兒,他都一一婉拒,一點也不曾動心,他在初見真美時,就已經決定要娶她為妻,但論及婚嫁時,沒想到家人還是極力反對;最主要是真美家沒有嫁妝外,而且父親是228政治犯,在當時可是個大忌。
當時他最敬愛的阿母擔心斷送兒子的前途,頻頻阻止這門親事,為了不讓他黑白娶甚至以放棄家產相逼,沒想到愛到入骨的林幸隆,說什麼也不肯放,就這樣等到真美長大了,他迫不及待地娶進門。
真美雖然家中不富有,但事母至孝,當時林幸隆的母親因為重病被送入養老院時骨瘦如柴,她執意把婆婆接回美國親手伺奉,228的不幸印記,在真美的善良孝順及時代變遷下,終於消彌於無形。
真美純樸溫婉的個性,生下一兒一女,至始至終陪伴著林哥哥,讓林幸隆自覺是全天下最幸福的男人。
發揚台灣文化為職志
如果去造訪田土伯位於靠近聖地牙哥的家園,會被其1畝地上種滿了綠竹筍,台灣水果,包括荔枝、蓮霧、紅甘蔗、黑玉米、甘藷及各種青菜給嚇一跳,若是再看地上有50幾隻台灣土雞走來走去,恐怕會錯覺置身在台灣農舍裡。沒錯,田土伯就是身體力行,每天下田耕作不忘本,他忙的全是道地的台灣種。當初他買下那塊地,大家都笑他買個破爛房子是憨大呆,如今已增資不少,田土伯說:「一心想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沒想到愛台灣還可以賺錢。」
田土伯不只農事厲害,由於小學寒暑假就得跟著總舖師辦桌打工,所以伶俐的他,婚喪喜慶的宴席也都難不倒,來了美國,他就常親自下廚招待鄉親,曾經最高記錄是五台巴士光臨,母親壽宴他也親手料理在菜園辦了10幾桌,讓賓客重溫台灣辦桌文化,也算是一絕。
「我希望有一天帶團回台灣,表演咱傳統優秀文化給下一代人看,只有恢復那樣的文化,才會讓台灣人愛這片土地。」
現在是台語演說家,但田土伯從小其實很木訥,在有耳無嘴的時代,鄉下小孩被教得不敢講話,小學六年級因為功課好被老師派去參加演講比賽,一上台「反共復國」的主題才一開頭,他就緊張的尿褲子成為笑柄,自此他對表演是連想都不敢想。
直到留學時,在美國大學時才了解溝通及表現自己是非常重要,所以特別去拿演講課,老師鼓勵去參加演講比賽,沒想到他以“ 功夫” 為主題,把他在台灣看到的太極拳加上望春風的曲調,耍得虎虎生風,一舉拿下英文演講冠軍的寶座,還登上當地報紙頭條,這份成就也成為他個性的轉捩點,從此建立自信心。
後來學校要他開功夫課,他知道那兩三下子是絕對撐不了場面,速速拒絕,不過,他改口要教他們華人料理,他把台灣總舖師的功夫教美國人是綽綽有餘,果然一樣受到熱烈歡迎。
「現在退休了,我要開始實現我的夢想,有朝一日我希望能結合第二代台美人菁英來表演舞蹈一齣百老匯秀,表現台灣特色介紹多元文化的珍貴,呵呵!我還想拿東尼獎(百老匯的奧斯卡)噢!」其實他不但自己有這樣夢想,也感染到兒子,田土伯的兒子從小就是天才兒童,本來讀醫學院綽綽有餘,但每次看到爸爸在台上說學逗唱,又愛說笑,他也想走上這一行,老師鼓勵他要發揮才能,當醫生太可惜,結果兒子棄醫從藝,阿媽及家人認為做戲仔有什麼出路,以後找不到太太,會窮一輩子。但是田土伯力排眾議,事實証明,孩子在戲劇天地揮灑自如,如今在紐約百老匯當藝術總監,從事音樂劇寫作。
為了達成夢想,田土伯細細品味生活體驗,平常認真收集台灣俗語,地理文化,他自掏腰包,自編自導,自己製作道具及布景,然後把同鄉好友全拉下水,一起又演又跳,他編導過10多部話劇歌舞劇,從生澀粗糙一磨再磨,戲味越來越精緻,得到很高的評價,劇的特色除了本土化,把台灣人情味表露無遺,看了戲的人都會淚中帶笑,笑中帶淚;其中以”咱攏是出外人、流浪到台北、人力車伕之戀”都曾轟動一時。最近推出”一隻草一點露”,也深獲好評。
孩子雖然已經很美國人,但是也有台灣心,身為父親的田土伯有個願望想跟兒子合作,要成為百老匯劇導演,「有一天我要登上百老匯舞台,讓全世界都了解台灣有這麼美的文化,東尼獎是我最大的願夢,致辭時我一定會大聲說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哈哈!」田土伯豪氣干雲地說著,人最快樂就是有夢相隨。(本文摘自美洲台灣日報台美人物誌)
真美真美:一對移民夫婦的桃源佳話
董婉如
(大紀元2010年12月17日訊)陳真美是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社區有名的「田土伯」林幸隆先生的太太,她的「有機農場」深受華人推崇,而真美對回歸自然的努力不禁讓人引起共鳴。從容的真美,純樸的真美,是真的真美:一段真正美好的愛情,一顆真正美好的心靈,希望她的故事對與自然漸行漸遠的現代人生有所啟示。
真美的桃源
陳真美從小住在台灣鄉下山中。她有四個姐姐,兩個哥哥,一個弟弟。父親耕田務農,有個很大的果園。真美說:「我們住在世外桃源裡,種了很多水果,還養了雞鴨兔魚,養蜂釀蜜。我爸爸曾經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了很多日本種植技術。爸爸為我還養了一隻羊,我是喝羊奶長大的。」
爸爸寵愛女兒,親切的稱呼真美「Mami」,在日語中為「真」。真美至今仍喜歡別人叫她「Mami」或真美,因為這是父親給的名字,那稱呼伴隨著山中世外桃源生活的點滴回憶。
真美像自然中生長的生命無拘無束,追隨在多才多藝,滿腹經綸的爸爸身邊。「在大自然中奔跑,爸爸教我獨自生活,野外生存之道,與自然相同。」
真美回憶爸爸對她的教育一直是言傳身教,用生活中的事來點化她。「一把種子撒下去,有的長的好,有的不好,有的還不出芽呢。」爸爸接著說一個班級裡的學生也有學習好和不好的,像那種子一樣啊!就這樣從種地到人生哲理的啟蒙,無憂的真美似一朵自然生長的花兒,純美舒展的開放著。
真美的園子,一片青蔥。
一個橘子開始的摯愛一生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這是南宋謝枋得的《慶庵寺桃花》一詩中流露的對桃源的保護之意。不過林幸隆先生對真美的桃源探幽則始於一個橘子,不是逐水的桃花引來的漁郎,而是橘香引來的有情郎。
農家出身的大學生林幸隆先生喜歡爬山踏青,忽一日來到真美家的果園,他忍不住摘了一個橘子而與陳父結緣,殊不知這為採摘
一顆美麗的心靈做了伏筆。
真美對林幸隆先生的最初印象很朦朧。好像是一個寒假,那時她是個初中生,家裡來了年輕人,爸爸讓她拿什麼東西。那大男孩看了她一眼,但真美並未在意。以後這位就常來了,當然是來幫工,種地,種新果蔬,或與朋友來郊遊烤肉。而真美就像「小跟班」一樣被呼來遞個鹽,拿個醬油什麼的,或是聽爸爸吩咐去喊他們吃飯。
幾年後,真美的姐姐去北部住校讀書後,真美納悶:「那個人怎麼還來,他不是姐姐的朋友嗎?然後姐姐都結婚了,他怎麼還來呢?」結果是6年的默默追求,小真美並不知林姓哥哥的心,還以為他是看中她的姐姐呢。內斂實在的愛終究贏得真美和她的家庭認可。
相敬如賓扶老攜幼
真美談到30年婚姻生活時說:「我們沒有羅密歐朱麗葉那樣轟轟烈烈的愛情,我們的生活很平淡。」當問及兩個人有沒有吵嘴時,真美笑了:「我們從未有過吵架的事。我們之間互相理解,互相讓著,沒有時間鬧矛盾。我們擁有包容、容忍、信任、不疑神疑鬼的共同目標。有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他或我出去外面,在園子裡走走,吃幾個水果,拔拔草就好了,頭腦就清醒了。」
真美結婚5年後隨夫君來美。早年時,隨著林先生的工作變動,他們總是搬家。兒女與媽媽商量:「能不能不要搬家呀,或者等我畢業再搬行不行?」真美理解孩子們不願意失去小朋友的心情。為了孩子們,真美學了一技之長,找到醫生助理的工作,能在孩子們放學時多陪伴他們。
真美曾經對開車很畏懼,不知為什麼幹任何事都容易的真美,在開車上很沒有天賦。但是,有一天兒子在放學回家路遇大雨,精心製作的小兔設計從手中滑落在地,兒子哭泣地自怨自艾,自己的手為什麼沒有拿穩。真美看在眼裡,內心非常自責,從此下定決心學會開車,可以接孩子們上下學。
真美的婆婆年輕守寡,一個人拉扯大8個兒子。林先生排行老六,因為看到母親辛辛苦苦地耕作養家餬口,從小立志好好學習。最後考上了公費出國留學。林母晚年中風住院,真美回台灣事奉婆母,最後將已經被其他兒子們送到老人院的85歲林母接到美國住在一起。
林幸隆先生說:「我母親開始不看好我們的婚姻的,可是真美每日精心照料她,老人尿失禁,吃飯也需要人喂,真美的溫良純厚令老人感動。」其實真美把這些事都忘了。她說:「那些話一耳進,另一耳出,從不記得。我丈夫說我傻呼呼過日子,無憂無慮,像小孩子一樣天真。我覺得為什麼把生活想得那麼複雜?」在2007年母親節,真美獲得模範母親特別獎,獎勵她相夫教子,長期慇勤照料生病婆母,熱心公益。真美的婆婆在她的照料下,活到95歲高齡。
朋友送給真美的一個菜架,上面刻的字是胡適的警句「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攝影:董婉如/大紀元)
播種摯愛收穫深情
林先生承認:「家裡的大園子是給真美圓夢的。」這讓人想起一句歌詞:「給你一片天空,讓你盡情飛舞,放心的追逐。」真美一家是1987年搬到現在居處的,真美很喜歡這裡,很像老家的一個地方。當時這裡一片荒蕪,周圍沒有幾個商家。經過全家人努力,林家的園子已有各式各樣水果蔬菜,林先生自豪地說:「你們儘管來吧,即使有任何突發事件,在我們家都能找到吃的!」夫妻兩人給朋友展示剛剛挖出的紅薯,兩人挖出過最重的紅薯有19磅重。
在林家的園子裡,可看到節水的滴灌、引水管道與洗菜池。雞鳴鵝唱,一派田園風光。夫妻兩人現在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真美說:「在老家山上,沒有電燈、電視收音機,每日勞作,雖辛苦,可是收穫是甜的。」現在真美還記得孩子們小的時候,真美在園裡割菜,女兒搬菜給兒子裝箱,先生把菜拉到當地商場的情景。真美一家很少去渡假,就是勞作,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人活到老,學到老,一直改進自己,能將收穫貢獻和回饋給社會,因為「人生就是很簡單的,為什麼把他想的那麼複雜?」
真美透露說:「剛剛來美國時,也曾有過成為南丁格爾的夢想,不過現在我更想成為德蕾莎修女那樣的人。」真美每個週三去台灣中心為老年人做全天志工服務。給老人們做飯,陪他們唱歌、談話、遊戲、織毛線衣、講故事、回憶各種節日盛況等。真美自己還跟名師學跳舞,已經有3年了。
真美說:「不要浪費自己時間,一生是一幅畫,就要把它填滿,過的充實一點。要挑戰每一天。」真美的每天懷著感恩的心情:「當種出一個新水果,我就說這是上天給我的!」當我問真美什麼時間睡覺休息,她笑:「想睡的時候就睡啦!」問她兒女未來有何展望時,真美還笑答:「他們好就好啦!」
看來,真美心裡就有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所以她的桃源一直伴隨著她。與真美一席話,心裡一再對自己說:噢,真美真美,心靈深處有種桃源般的美。
(林先生和真美夫婦的家在聖地亞哥卡爾斯巴德市(Carlsbad)靠近海濱市(Oceanside)的一邊。兩個人都已退休,兩個孩子也都工作了。他們將大部分時間用於田間勞作和社會工作。「田土伯」這是稱號是林先生為表達對土地的深情而自冠的。家裡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水果樹、各種不同類型的蔬菜,幾乎每個季節收穫的品種都有。所有的收穫自用,所以他們不用買菜,需要時,去園裡一劃拉就夠了。剩餘的就送給朋友,或給需要的群體。他們家申請了農業用地。家裡養雞,但沒有公雞,因為法律規定不能養公雞。)
千楓公視_冬天來啦田土伯教示範如何剪枝及施肥.
No Description
是否有林幸隆 田土伯 的聯絡方式?
田土伯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7%94%B0%E5%9C%9F%E4%BC%AF/1430022143970350
可試試用臉書和他聯絡
請問田土伯的農莊還開放參觀嗎?
田土伯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7%94%B0%E5%9C%9F%E4%BC%AF/1430022143970350
可試試用臉書和他聯絡
請問您有沒有辦法取到或聯絡到田土伯,因為我們想去,谢谢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7%94%B0%E5%9C%9F%E4%BC%AF/1430022143970350
這是田土伯的Facebook,可從上面的link去他的臉書和他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