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鬥士!海外台獨運動先驅、北美洲台灣人醫師會創會會長 周烒明醫師9月7日逝世 享壽88歲 ◎民報+太平洋時報 2018-09-13

0
1337

向創會會長周烒明教授致敬+周烒明教授致詞-NATMA 2016年會@Bellagio Las Vegas

向創會會長周烒明教授致敬+周烒明教授致詞-NATMA 2016年會@Bellagio Las Vegas

海外台獨運動先驅 周烒明醫師逝世 享壽88歲

民報編輯部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2018-09-13

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創會會長、國際腦神經權威周烒明醫師,上週過世,享壽88歲。他和妻子吳秀惠,赴美深造時接觸台獨運動,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而失去國籍。圖/朱真一提供

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創會會長、國際腦神經權威周烒明醫師,上週過世,享壽88歲。他和妻子吳秀惠,赴美深造時接觸台獨運動,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而失去國籍。圖/朱真一提供

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創會會長、國際腦神經權威周烒明醫師,上週過世,享壽88歲。他和妻子吳秀惠都是台大醫科畢業的高材生,赴美深造時接觸台獨運動,被國民黨特務盯上,列為黑名單,失去了國籍。

周烒明醫師曾任美國神經病理學會副理事長、獲頒日本全國腦神經學會最高外國人榮譽獎。1983年創立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擔任創會會長,妻子吳秀惠創立北美婦女會。

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夫婦倆無懼壓迫,在美國奮鬥,更不忘推展海外台灣獨立運動,他的逝世留給後人無限追思。

周烒明戰前出生於日本東京,戰後隨父親返台。後來考進建國中學,畢業後,在父親建議下,重考上台大醫科。並在台大醫學院時期,認識另一半—吳秀惠。1959年退伍後,周烒明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留學,並吳秀惠相聚、結婚。

1963年周烒明擔任威斯康辛大學醫院的住院醫師時,因為曾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得以成功診斷出「進行性多巢脫髓白質腦炎」困難病例。

1965年10月,海外獨派學生在威斯康辛大學的麥迪遜校區,舉行「麥迪遜結盟大會」,與會的包括日本的台灣青年社、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加拿大的台灣人權委員會,以及美國的台灣問題研究會、UFI和明尼蘇達、堪薩斯、紐澤西、波士頓等地的台灣同鄉會成員共21人。

1991年,他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亞澳神經學會,主辦單位把台灣各城市歸為中國,周教授與他寫紅色大字報向大會抗議:”We protest that Taipei, Keelung, Tainan and Kaohsiung belong to Taiwan, not China!” 因為周的影響力,回台灣立即收到大會主席的道歉函,並保證此後一定用Taiwan為國名。

前總統陳水扁還沒保外就醫前,周曾應陳順勝醫師之邀,對陳水扁的腦部病變進行診斷。90年中期後,周烒明被診斷出罹患帕金森症。

周教授曾英譯高木友枝博士用德文寫的 Die hygienischen Verhältnisse der Insel Formosa《台灣的衛生狀況》,是一本很重要的台灣醫學史專書。

周烒明英譯本的封面。圖/朱真一提供

北美洲台灣人醫師會創會會長 周烒明醫師逝世

◎太平洋時報 2018-09-12 第1650期

圖為NATMA 2016年年會NATMA總會長陳珠琦(左)頒終身傑出獎給周烒明醫師,右為駐美代表高碩泰,右2為吳秀惠醫師)(太平洋時報資料室)

【本報訊】在北美洲台灣人醫師會將在9月15日於洛杉磯歡慶34屆年會前夕,該會創會會長周烒明醫師/教授於9月7日逝世於北加舊金山。享年88歲。消息傳來,台美人社區對這位傑出的學者、醫師、科學家,和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行者的去世備感不捨。

周烒明創會會會1930年出生於日本,父親畢業於日本商科東京大學,擔任駐站副站長,是日本鐵道部的高等官。二次大戰終戰後,1946年,隨家回台灣,經歷228之後,入建國中學,1950年考入台大醫學院醫科,1957年台大畢業,1959年入威斯康新大學(Madison),他不畏國民黨校園職業學生的威脅,1963年在校園成立成立「台灣同學會」(「威斯康辛大學Formosa俱樂部」),從此走入台灣獨立運動的不歸路。

1965年在威大麥迪遜校召開(台獨)「結盟大會」,是台灣人在美國的台獨運動首次公開化。周烒明曾任台獨聯盟的中央委員。

周烒明教授畢業後為西維吉尼亞大學延聘到該校,不到二年,在教學、學術研究和臨床診斷就受到各方肯定,再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周烒明在全世界學術界被公認為傑出腦神經科專家之一。1978年西維吉尼亞大學慶祝建校一百週年,周烒明被選為該校100年來最傑出的十五位科學家之一。

1981年周烒明教授轉往美國最出名的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醫院(Cleveland Clinic)任神經病理科主任,十年努力,周烒明被公認為全世界診治腦神經疾病的權威,並在1987年擔任美國神經病理學會副會長。

1991年周烒明轉任舊金山的Forbe Norris ALS and Neuromuscular研究基金會,也任該中心的研究部主任,從事肌肉萎縮病的研究。

1984年7月14年,周烒明為團結台灣來的醫師,和一群醫師在密西根州的西密西根大學(Ypsilanti, MI)成立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North America Taiwanes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MATMA),NATMA在過去34年,一直是台美人社團最團結,最有實力,也最為台灣打拼的社團之一。

圖為2016年10月周烒明會長和夫人吳秀惠醫師(前排右5,6)最後一次前往Las Vegas參加醫師會年會,和出席的歷屆會長及駐美代表高碩泰(前右4)等貴賓合影。(太平洋時報檔案室)

大約在30年前,周烒明醫師就開始為巴金森症所困,他以無比的毅力,在也是台大醫科同學的夫人吳秀惠醫師的細心照顧下,和病魔纏鬥30年,其堅忍不拔的毅力足堪被稱為勇敢的鬥士(fighter)。周烒明醫師也是十分有藝術天份,他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手及畫家。

NATMA總會長邱俊杰醫師表示,自1981年從有一個理想到1984年創立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這34年來周烒明會長親身參加無數NATMA的會議,發表演講,即或近年來他身體欠安,也時時關心會務並提供很多點子來協助醫師協會推展會務,令人十分懷念。邱俊杰醫師表示,NATMA全體會員會以學習他的精神,效法他的模範,好好發展會務,做好第二代傳承的工作。

NATMA 前總會長陳惠亭醫師懷念周醫師表示,1984年周醫師擔任Cleveland Clinic大醫院的神經病理科主任,由於他的遠見及勇氣,號召中西部台灣醫師組成NATMA, 訂名「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當時還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籠罩著台灣社區。他同時邀請美國東岸西岸及南部各地醫師,紛紛成立分會。記得當時只為了要堅持用「台灣人」這三個字,還大費周章,因為不少人覺得太敏感,主張只稱台灣,不要加個「人」字。看今天台灣島內,還在拼正名運動, 現在回想,實在有特殊的意義!

NATMA 前總會長林榮松表示,周烒明醫師是一位legend ,是他所見過最斯文最有智慧的「勇者」。一般人很難想像文質彬彬充滿藝文才氣的學者竟然挺身而出,對抗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數十年。34年前成立NATMA ,對社會貢獻無數,一九九七年即與台灣醫界聯盟到日內瓦推動台灣應該加入世衛組織的運動。醫界都很欽佩周醫師的遠見與堅持。林榮松個人方面,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周烒明醫師給他的支持與鼓勵讓他終生感激。

前總會會長陳珠琦醫師回憶,二十多年前他及夫人吳秀惠醫師曾特別抽空來到堪薩斯參加他主辦的平原區NATMA, NATPA, FAPA及旅美台灣同鄉會的聯合會,精英聚集,他有很精彩的演講,他本來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診斷帕金森病後改拉大提琴以幫助他的微細的運動功能。他也在晚宴時表演了一段大提琴組曲,至今仍然深印陳珠琦的腦海中。

周恜明醫師及夫人吳秀惠醫師特別於 2016年10月蒞臨 Las Vegas 參加 NATMA年會,接受了 NATMA 的終身成就獎,他也給予NATMA一個動人的演說,他說那將是他最後一次參加 NATMA的正式活動。

他一向都非常關心在北美洲的第二、三代醫師們,也特別在 NATMA Foundation 之下成立了 Dr. C. Y. Lee Young Physician Lectureship。

陳珠琦醫師表示:「周烒明教授擔任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的創會總會長,一生中不斷努力的促使這個協會繼續茁壯成長。我們十分不捨他的離去,我們將永遠懷念他,追思他!」

鞠躬盡瘁!一生奉獻台獨運動 周烒明妻:他是真正的鬥士

林冠妙/台北報導 2018-09-14 民報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靈魂人物周烒明醫師,創立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一生奉獻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和帕金森氏症奮戰了將近30年,他的妻子吳秀惠不捨表示:他是一個真正的鬥士。圖/朱真一提供

台灣獨立建國運動靈魂人物周烒明醫師,創立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一生奉獻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和帕金森氏症奮戰了將近30年,他的妻子吳秀惠不捨表示:他是一個真正的鬥士。圖/朱真一提供

「我的父親,Samuel S. M. Chou周烒明博士,在和帕金森氏症奮戰了將近30年後,在7日下午去世」,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創會會長、國際腦神經泰斗、海外獨立運動先驅周烒明醫師的兒子Winston Chou,日前發信通知朋友,周烒明在美國西岸時間9月7日下午辭世,享壽88歲,「正如我母親所說:他是一個真正的鬥士」。

周烒明,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出生後,在台灣的阿公就去算命,算命仙說他命中缺火,於是在名字的「式」加上火字旁。小學時的周烒明,因父親的職位升遷常常轉學,先後待過東京、仙台和九州等地,換了7、8所學校;中學都在東京,卻因戰爭很難正常上課,幾乎每天都被帶到工廠工作。戰後,周烒明的父親決定放棄日籍,回台發展。

回台後,周烒明考進建國中學,但老師上課都用北京話和台語,周烒明連被點到名都聽不懂,被老師誤會是態度傲慢,常受到外省籍老師刁難。高中畢業後,喜愛繪畫的周烒明報考師大美術系,後來在父親鼓勵下,重考台大醫科。

當年考試的作文題目為「從台灣看中國」,周烒明認為沒辦法從台灣看中國,自行把題目改成「從日本看中國」,結果成績很差,在和其他優秀的科目成績加總後,以最後一名考上,而在台大醫學院時期,他認識了未來的另一半吳秀惠,1958年周烒明獲傅爾布萊特獎學金,1959年退伍後,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就讀,並和吳秀惠相聚,並在同年底結婚。

1956年,「台灣人的自由台灣」成立(Formosan’s Free Formosa,簡稱3F),強調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不是中國人的台灣,具有和「自由中國」抗衡之意,3F後來因和在東京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廖文毅接觸,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關注,國務院要求3F要依外國代理人法案(Foreign Agent Act)登記,3F決定解散,在1958年改名成立台灣獨立聯盟(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簡稱UFI)。

周烒明擔任威斯康辛大學醫院住院醫師時,診斷出「進行性多巢脫髓白質腦炎」困難病例,打響在國際醫學界知名度。圖/取自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網站

1963年周烒明在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成立「台灣問題研究會」,1965年周烒明邀請UFI會長陳以德及美、日、加等地10多個團體到麥迪遜集會,透過「台灣問題研究會」和UFI合作,吸引更多台灣人社團加入獨立運動行列,1965年麥迪遜會中,決定將台灣問題研究會與UFI合併,1966年正式成立全美台灣獨立聯盟(United Formosans in America for Independence,簡稱UFAI),選出陳以德主席,周烒明擔任中央委員會委員長。

UFAI會中決定四大工作方向,包括刊登台灣人追求自由民主和獨立的廣告,聯盟總部遷至紐約,進行巡迴各大學宣傳理念的「自由長征」,以及發行文宣刊物《Formosa Gram》。1966年10月20日,全美台灣獨立聯盟與日本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等5個團體,在《紐約時報》刊登「台灣人的台灣-Formosa For Formosans」廣告,宣傳台獨理念,周烒明當時籌募了四千美金廣告費。

1966年底,張燦鍙、陳榮成,簡金生、羅福全、賴文雄便展開一個月的「自由長征」,開著車從洛杉磯出發,沿途訪問美國各地台灣獨立運動的UFI盟員,最後回到加州,奠定了台灣獨立運動的堅實基礎。

圖為1963年聖誕節,威大麥迪遜校區台灣同鄉在周烒明家聚會,周烒明為前排右二(與長男),中排右二為夫人吳秀惠。圖/取自「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網站。

後來發現陳以德的保鏢柯文程是國民黨職業學生,具台灣意識的學生都被點名做記號,成為黑名單,周烒明也是其中之一,他在海外長達28年無法回台。

1984年7月14日,「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在西密西根大學成立,周烒明被選為第一任會長,1987年,周烒明受邀到台灣省醫學會80週年活動演講,與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的幾名醫師組成訪問團,透過陳五福、朱昭陽、以及當時的副總統李登輝的協助,取得回台簽證。第一個回台的海外台灣人社團就是「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協會前往拜會李登輝時,李登輝第一句話就問「哪一位是周烒明?」。

得知周烒明辭世消息,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隨即在臉書「哀悼獨立建國大前輩周烒明醫生」,「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成員也發出電子郵件表示,非常痛心又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前輩。周醫師一直是位美男子,2016年探望他時雖然在病中,仍然是風度翩翩,在小小的「病房」中,仍放著他的小提琴,素描本,和許多CD,印象深刻。「他為台灣做了許多事,算是鞠躬盡瘁,將會留在許多人的記憶中,願他安息。」

圖為1970年(左起)羅福全、彭明敏、周烒明、蔡同榮為台灣獨立運動在西維吉尼亞州摩根敦。圖/取自台美史料中心網站

精通音樂及美術的周烒明醫師(前)熱衷繪畫及大提琴,後因健康問題由小提琴改為大提琴。圖/翻攝自 Youtube 影片〈周烒明醫師 & Johnny Chiou 合奏台灣歌謠 “阮不知啦”〉

影片:向創會會長周烒明教授致敬+周烒明教授致詞-NATMA 2016年會@Bellagio Las Vegas

影片來源:Taiwanese American Channel 南加州台灣人影音頻道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