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
廖清山
夜,異常暗澹。偌大的樓房,只有貧貧弱弱的兩盞燈火,遠遠相對地擺在石面餐桌上。
這並非主人的怠慢。實在是幾天來,耶穌和他的學生們,精神狀態過度的興奮,一直不停的與蜂擁而來的群眾談道論理。從亞伯拉罕所行的義;摩西所傳的律法;以及如何通過道路、真理、生命到達耶和華上帝那裡。他們花了很多心血,深入淺出的把救贖的道理向大家闡述。群眾聽得如癡如醉,而且那些聽眾在聽過道理以後,所提的問題愈來愈多,愈來愈加複雜。搞到最後,他們師生的肉体漸漸感到困頓不支,嗓子啞了,喉嚨也痛了。如今,他們只是把望靜靜地休息片刻。因此,特別請求主人不要過份張羅,簡單省事就好。
主人是充滿善意而殷勤的。但他尊重這群師生的意思,把客人所需要使用的餐具器皿放好以後,吩咐僕人隨同他離開這裡一起下樓,好讓這些客人,安靜地享受逾越節的筵席。
大部份學生就近找個位子,坐了下來。
平時就甚得老師喜愛的約翰,卻緊緊的跟著耶穌。一看到耶穌走近桌子中央的座位,他輕輕拉著老師的衣角,要老師坐下。而在耶穌還沒有完全坐定時,他便一屁股坐在老師的右旁。
彼得兩隻眼睛瞪得好大,狠狠地盯住約翰,那瞳孔中間,充滿了忿怒以及鄙薄不屑。他覺得約翰是真的太囂張,太不知輕重了!
約翰的哥哥雅各,本來也想趁勢移到耶穌的左邊。但看到彼得一副惱怒激動的樣子,心裡頭還是有點怯意。只好稍稍躲開,另外找個位子,隨便坐下來。
巴多羅買向腓力呶呶嘴,示意他的好友觀賞這幕上演了有一段時日的爭寵醜劇。其他人看在眼裡,也都議論紛紛。
其實,自從前天約翰的母親帶著他們兩兄弟,在大家面前公然向耶穌要求,在他建立新的國家以後務必給他們兄弟特權時,本來還算平靜、和諧無間的同學關係,頓形緊張。尤其是後來,大家還為了這件事,挨了老師一頓好教訓,諄諄告誡他們,學生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他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他們的僕人。可是約翰兄弟還是聽也不聽,只圖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吃相實在太難看了!怪不得同學們都對約翰兄弟感到非常不滿。
與彼得同名的西門也沒有放過這一幕。他知道這不過是人性,對於地位和利益,有些人輕淡一些,有些人強烈一點。不過當他們如此公然表現出來時,那就變得滑稽突梯,可笑之極了!
「這些人還在做夢。他們真以為以色列人馬上就會獨立,從羅馬人的控制下解放嗎?」
西門低著聲音,在猶大耳根嘲笑同學。
平時他們倆沆瀣一氣,頗為相得。但今夜猶大的心情特別沉重,沒有正面看西門。西門注意到彼得表情異乎尋常的靜默,問他說:
「怎麼了?猶大。難道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嗎?」
猶大很想擺脫西門的糾纏,一時又不知如何回答。漫聲應了一句:
「不知道!」
「怎麼能夠說不知道?」西門詫異的說:「跟從老師三年,眼看信徒愈來愈多,猶太的復國有望。誰知道最近我們老師反而經常會提到,他將會被交到別人手中,釘上十字架。這,怎麼能夠不叫人不感到失望?」
他愈說愈興奮,聲調無形中提高不少。猶大有些厭煩,也有些畏怯。他真希望西門閉上嘴巴,不要再繼續這話題。──萬一別人聽到了,人家可會怎麼想?猶大有很多疑慮。
同學們都很清楚西門曾經加入革命組織奮銳黨,而彼得和西門的熱衷於以色列的獨立運動,更是有目共睹,任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他們會成為耶穌的學生,顯然看準了耶穌愈來愈大的人氣,打算利用另一條跑道,乘機糾集更多同志,一舉把羅馬人趕出國外,完成他們的革命事業。這一點,也是同學們對他們倆的了解。
但是猶大很清楚革命工作可以有公開的部份,不過,很多時候,祕密的部份卻是更加重要。這是不能說,不可說的。他知道有一個計劃,假如能夠按照他的期待進行,說不定革命真的會成功。萬一現在張揚開了,那就會前功盡棄。當然,那是他百般不願意的。
前幾天,耶穌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沿途有許許多多的群眾,脫下衣服或砍下樹枝鋪在路上,高聲喊著和散那,和散那,熱烈地歡迎耶穌。猶大和西門也投進群眾中間,跟著亂叫亂跳,興奮到最高點,儼然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新而獨立的國家馬上就要誕生。
可是才不過幾天,情形完全改變。歡迎的人群當中,有人開始對耶穌失去信心。因為他們感到耶穌的目標漸漸變得模糊不清,他們不知道耶穌要帶他們步上那一條道路?想要起造的國家究竟在那裡?人家是提問了!耶穌也回答了!可是大家面對那些答案,感到更加茫茫然。於是他們失望了!
看到這個變化,猶大也和群眾一樣感到失望,甚至開始生氣。想到平時耶穌說話的權威性,以及以往多次所行的神蹟,他覺得只要肯,耶穌一定辦得到。但為什麼耶穌突然就變得那麼懦弱消極,只談天上,不管人間呢?
經過冷靜的反覆思考,猶大覺得灰心餒志絕對不可以,著急生氣更是於事無補。於是他想採取一種比較激烈,甚至是非常態的方法,迫使耶穌面對現實。
最初產生這種念頭時,猶大本身一時也感到震驚。
耶穌是一個公義、誠實的人。猶大一向對這位老師非常敬重,他不敢做出傷害老師的決定。尤其是他的方法萬一有什麼差池,整個佈局很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甚至於功虧一簣。那就會殃及池魚,老師、同學受傷不說,連以色列人的復國運動也必然大大受創,他不能不再多加考慮。
考慮的結果,猶大仍然確定耶穌是神聖有權柄的。而且在最困難的時候,耶和華也必然會給予援手。所有的問題,完全在於耶穌一念之間,只要他被迫做出決定,他一定會領導以色列人脫離異民族的統治,一如自古以來的先知。
因此,猶大戰戰兢兢的去找那些一直要害耶穌的祭司。一路走,腦海裡還想著困獸猶鬥的情境。
最初那些祭司一聽說來人是耶穌的學生,大家面面相覷,很難相信到底猶大基於什麼動機,會出賣老師?
「錢!」猶大簡單的答了一句。
他一向是帶著錢囊,替同學們管錢的。因為負責收入開支,平常比較懂得精打細算。幾天前,馬利亞就拿著一斤非常貴重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一時芳香撲鼻,沁人心脾。猶大在旁邊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同學當中有人笑他見錢眼開,耶穌卻告訴大家,別難為他。
其實猶大很清楚金錢有其用處,但也不是有了錢,一切都辦得到。平時看也看過,摸也摸過,他並不是那麼在乎有沒有錢。不過在和別人接觸當中,發現一般人多少還會看重它。此刻,他為了取得祭司的信任,不想讓他們懷疑他別有企圖,信口給他們一個可以信任的藉口。
「你要多少錢?」
果然,他們僅把動機鎖定在金錢上面,沒再追問下去。
「三十兩銀子!」
猶大把一斤香膏的價錢講出來。
條件是猶大必需帶人來指認耶穌,這是祕密。
另外還有一個更深一層的祕密,那價錢是報酬,卻不是真正的代價。──誰能夠出賣耶穌呢?到最後關頭,耶穌必然會釋放他自己,猶大這樣深深期待著。
回到大家中間以後,猶大的一顆心忐忑跳個不停。他擔心他的祕密寫在臉上,他更擔心耶穌當眾把整個事件說出來。長久的相處,他幾乎可以確定耶穌很清楚學生們的思想和行為。拿三十兩銀子「出賣」老師的行為,耶穌怎麼可能不知道?
西門發覺無論他怎麼說,都無法打散猶大腮頰所呈現的一片灰白色,他只好不再作聲。
其他人依舊嘰嘰咕咕,沒有靜下來。
耶穌對於學生們的明爭暗鬥以及淺信薄義,有時也說一些,講一點。但在骨子裡,他並沒有認真的計較這種人類殘缺的性格。
人,畢竟是沒有完全的。揀選這些學生時,標準也沒有訂得很高。彼得和大部份學生都是一字不識的漁夫;馬太則是人見人恨的稅吏。他們愚昧、自私、虛榮、驕傲、放肆、詭詐、軟弱、殘酷、多疑,與一般人並沒有兩樣。也正因為如此,耶穌才會找到他們。
「我來,本不是選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他的使命,比原始還要久遠;比宇宙更廣大。然而,他一路走來,卻不是平平穩穩,坦坦易行的。因此,與他同行的學生,也不可能是養尊處優,完美無瑕的。
偏偏中間有個猶大,因為聰明過人,一向讓他管理金錢,在師生需要購買日常用品時,都是由他專權負責;遇亟需賙濟的窮人,也由他出面解決。大家對猶大這麼信任有加,他卻自恃聰明,完全不顧大局,常常喜歡以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去處理問題。甚至於碰到千萬年的大難題,憑著血氣,竟然……竟然……
耶穌竟然再也想不下去。他太傷心了!
緩緩地站起來,耶穌把身穿的粗布織袍解下,從約翰手中接過來手巾,束了腰,提起水瓶往盆裡倒。然後端著盆子走到安得烈面前,蹲下去為安得烈洗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將腳擦乾。
洗過第一個學生的腳以後,耶穌打算為第二個學生洗。當他走到彼得面前停下來時,彼得一時驚惶失措,搖著手制止,說:
「哦!不!不!老師,你永遠不可以洗我的腳。我不配,我真的不配!」
「我若不洗你的腳,你就與我亳無關係!」
耶穌肅穆地說著。然後一個接一個,他把所有學生的腳都清洗乾淨,然後又全部擦乾。
最後輪到為猶大洗腳時,耶穌兩隻眼睛定定的看著他的臉。猶大最初輕微地閃過一抹不安,隨即故作鎮定,伸出腳鴨讓老師清洗。
沒有主人會替奴僕洗腳;也沒有老師會替學生洗腳。除非主人和老師肯以朋友的心情相待時,他們方能躬身效勞。
朋友。對,就是朋友。耶穌覺得他多麼需要朋友。這個毒杯那麼苦澀,單獨一個人,可真不容易喝下去。然而,這意思若是來自上帝,上帝決定就是要他一個人單獨喝下這個苦杯,他又怎麼能夠拒絕呢?他只是向上帝祈求,起碼不要由自己的學生遞送這杯子。
相處幾年,道理不知闡釋多少,榜樣也不知立了多少,硬心的人卻還是一味的硬心。不管他付出多少關懷、多少愛心,還是改受不了這個人的殘酷性情。
上帝,赦免他。耶穌還是如此祈求,雖然他的心裡頭感到很難過。
除了猶大,學生們都不知道老師的心事。他們早就饑腸轆轆,一等耶穌為食物感謝上帝過後,馬上狼吞虎嚥起來。
耶穌毫無心情吃飯。他利用機會向大家告別,也向大家致上在人間最後一次的祝福。但學生們好像都不明白耶穌真正的意思,依然自顧自地吃著飯。
微弱的燈光,不停的在學生臉上閃爍。背後放大的身影,也跟著搖晃不定。彷彿這些人要永遠羈留在蠕動不巳的暗夜,與光明無緣。
耶穌的憂愁,又加深了。
「你們中間,有一個人打算出賣我!」
突然,他迸出這個指控。在場的人都嚇了一跳,一時驚駭不已。
「是誰?」
他們交頭接耳,目光亂轉,都想探出犯人是誰。另一方面,卻又擔心答案被無情地揭露。
動了淫念便是行淫,耶穌的標準太高。假如認真檢視,只怕任誰都是罪魁禍首一個。綁起他交給敵人是出賣;做出違反耶穌教誨的行為,而使他蒙羞,何嘗不是另一種出賣?
「是我嗎?」
他們又戰慄地懷疑起自己來。
只有約翰一個人,很知道耶穌多麼愛他,不管做錯了什麼事,講錯了什麼話,耶穌也不會隨便責怪他。便就勢靠著耶穌的胸膛,低聲問道:
「老師,是誰呢?」
遠遠看著約翰搐動的嘴形,猶大擔心情勢可能引起的變化。他警戒地,注意著耶穌的反應。
但是,耶穌並沒有明白的答覆。他微微的抬起頭看著猶大,然後陷入深邃的沉思。
猶大感受到一股無法動彈的緊壓。甚至於差一點自招罪行,求主赦免。
時間一刻一刻的經過;一分一分的減少;一秒一秒的消失。
終於,耶穌吐口氣,蘸了一點餅,遞交給猶大。平靜地說:
「你想做的,快做吧!」
猶大簡直無法相信他的耳朵。對於老師臉上所顯露的慈祥笑容,更感到無限的驚訝。
他竟然誤會了老師的意思,以為老師願意成全他,答應配合他。便開開心心的吃了餅,高高興興的離開耶穌。
由於事先就約定好了!猶大很快就見到祭司長。那裡,早就有兵丁和法利賽人的差役,準備了燈籠、火把、兵器,待機而動。
猶大最初帶領他們到耶穌師生一起吃最後晚餐的那樓房,發現人去樓空,看不到同伴。猶大猜想他們可能前往橄欖山,一夥人便又指向東邊城門出發。通過汲淪溪,將近客西馬尼園時,遠遠地看到一個身影,自一塊大石旁邊站起來,走向幾十步距離的另一塊較小的石頭。在那裡,有三個身影一起疾急地站了起來。
當猶大走近時,他認出頭一個身影是耶穌,後來的三個人是彼得、約翰和雅各。他知道剩下來的其他耶穌的學生,必然在附近休息。
猶大趨前向耶穌親嘴請安,那是設定好的信號,這樣就可以確認誰是耶穌,不致於抓錯了人。一個差役得到這個明示,跟著就要捆綁耶穌,彼得一急,抽刀便砍,削掉了那人的耳朵。耶穌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在那混亂中間,猶大推了彼得一把,要他們幾個同學趕快躲開。他不想把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意外的是,耶穌竟然乖乖地就範,完全不加反抗的,讓那些人捆綁戲弄。有人打他;有人辱罵他。
看著那些人帶走耶穌,猶大孤獨地感到被遺棄的窒悶和恐懼。他疑心所作的是否正確?
正在發呆時,他的下顎突然受到重重的一擊,身子仆倒。定睛一看,好友西門彷彿巨人般頂天立地,睜大著眼睛面向著他。
他踉踉蹌蹌地爬起來,咕嚕著埋怨說:
「你這是幹什麼?」
「你還好意思問我這是幹什麼?──你真正幹得好事,竟敢出賣老師!」
西門輕蔑地往他臉上吐了一口唾沫。猶大並沒有試著拂拭,囁嚅地說:
「沒有,我沒有出賣老師。……」
「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你還強辯!」
西門呲著牙大發雷霆,掄手又補了一拳。
「西門,你聽我說,……」
猶大掙扎著想辯解。西門卻是睬也不睬,逕自離去。
從迷惘中驚醒,猶大体認到自己已經干犯大罪,禍及天地。一時胸中梗塞痛苦,後悔不巳。
他匆匆的趕去見祭司長,遞還那三十兩銀子,甚至於答應加倍奉還,請求他們釋放耶穌。──他不能為了達到某些目的,利用無辜,更不能因此,使這義人受害。
但禍害已經造成,沒有人能夠改變現實。
顯然,一切都太遲了!
猶大不停地哆嗦,想哭,卻哭不出來。瘋狂地交流著的血液,嘎然靜止。
夜,更加喑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