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牙醫師賴弘典的故事
楊遠薰
賴弘典醫師是一個基督徒,問他最喜歡的聖經章節是哪一段?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彌迦書第六章第八節:『上主已經指示我們什麼是善。他要求我們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數十年來,這段經文像他腳前的一盞燈,照亮了他的人生路。
他自1972年到紐約曼哈坦的中城開業行醫後,將近三十年,幾乎參與了所有紐約大大小小的台灣人活動,他說:「從搬桌椅,貼郵票,到出錢出力,什麼都做,就像是一個憨人。」如果他寫下了「憨人日記」,那麼這本「憨人」記事該是一頁頁的紐約台灣人活動史。
「從以前的對抗國民黨,到現在的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我們總以微薄的力量,挑戰強大的壓制勢力。很多時候,感覺很挫折,有時像走在隧道,看不見盡頭;有時像在敲石壁,怎麼敲都敲不開。」他說:「但也有時,陽光卻從石縫中照射,帶來希望。」
在任何時候,「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與上帝同行」這節經文一直是他的信仰,也是他力量的泉源。
賴弘典醫師伉儷合影。
躊躇少年行
1965年,他到日本唸書時,政治思想是一片空白。籍貫嘉義大林的賴弘典,生長在一個昔日地主的家庭。父親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回台灣後,先後在糖廠和中學服務,面對的是一個土地被徵收、謀職有侷限的現實環境,看到的是一個貪污腐敗、矮化台灣人的政府,不滿的言論洋溢自然在生活之中,只是當時這些言論似乎對他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他從中山醫學院牙醫系畢業後,服完兵役,即到日本東京大學攻讀口腔外科。他說:「初抵日本時,看到東京車站旁,矗立著日本共產黨的巨大招牌,真是怵目驚心。」
當時,日本正鬧學潮,學生們在校園裡搭帳蓬,公然和學校對抗。自小在戒嚴法控制下長大的他看到這情景,覺得很不可思議,同時也詫異日本學生何以有如此多的自由,能夠發表不滿政府的言論。
第二年,學潮鬧得更厲害,學生霸佔了東京大學的研究室和實驗室,影響到上課和做研究的進度,他只好申請到美國唸書。在拿到喬治亞大學醫學院的入學許可後,他就到美國深造。
初到美國,他先到喬治亞大學醫學院唸微生物和生化研究所,1969年,拿到碩士學位後,轉往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前往水牛城(Buffalo)的途中,他先到紐約市工作半年,賺取一些學費。這期間,和林吟珍小姐結了婚,兩人結伴到水牛城唸書。
就讀紐約州立大學期間,他們很自然地和一些台灣來的學生如林尚武、陳阿火等人在一起,過著熱鬧的留學生活。印象裡,有一年,林尚武在台灣同學會的晚會裡表演節目,挑根扁擔,唱著「燒肉粽」的歌,非常精彩。那段時日,他們經常談論台灣的事情,彼此的台灣意識也在無形中萌芽滋長。
傾聽先知的聲音
1971年,台灣的國際地位顯著改變,先是台灣退出聯合國,繼是尼克森即將與中國「外交正常化」,許多人對台灣的前途憂心忡忡。那年12月29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總會第一次發表震撼島內外的「國是聲明與建議」,聲明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建議政府革新內政,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這項聲明無異對施行高壓統治的國民黨政權提出正面的挑戰。
當賴弘典從「教會公報」裡讀到這項聲明時,內心起了很大的震撼。「這真是先知的聲音,」他說:「在那個被嚴密控制的時代,他們能看一般人所看不見的現象,說一般人所不敢說的聲音,令人由衷佩服。」同時,他也擔憂著高俊明牧師等人的安危,所以經常閱讀「教會公報」,關心在國民黨監視下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的發展。
也在這年,他的事業有順利的進展,先是取得牙醫的博士學位,然後通過牙醫師的資格考試,到紐約開業。他說:「天公疼憨人,當時曼哈坦的房價還沒有那麼貴,我的診所就設在中城三十六街麥狄遜(Madison)大道與公園大道之間的一棟大樓裡,沒想到後來那裡的房價漲得寸土寸金。我因為在日本唸過書,會說一些日本話,所以來找我的病人中有許多日本人,還有一些美國人,倒是沒什麼台灣來的。」
「這樣倒好,上班下班互不相關,」他笑著說,「我的病人都不知道我下班後做些什麼事,而台灣人圈裡也很少人知道我上班時做些什麼。」
當時,紐約人才濟濟,黃武東牧師也在紐約牧會,主持恩惠教會,賴弘典全家都到那裡作禮拜,和同一教會的方菊雄教授志同道合,兩人在七、八十年代一起從事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後來賴太太都稱他們倆人是「一對憨人,家裡的事不做,公家的事忙得團團轉。」
那時在教會裡,經常聽到國民黨壓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的事情。1973年,黃武東牧師、黃彰輝牧師、宋泉盛牧師和林宗義博士等人共同發起「台灣人自決會」,主張台灣的前途應由島上住民自決,賴弘典和方菊雄都義不容辭地加入。
那年夏天,他們也一起參加「台灣人基督徒退休會」。早在1970年的八月,紐約台灣人基督徒在歐炯雄的召集下,首次在賓州鄉下的Downington野營區舉辦退休會,氣氛非常好。第二年在許希哲的召集下,在紐約上州的Highland Lake營區繼續召開,吸引了一些非基督徒參加。第三年同樣在Highland Lake舉行,賴弘典一家正好搬到紐約,第一次去參加,留下深刻的印象。
隔年,基督徒退休會由方菊雄主辦,方菊雄同時任「大紐約區台灣同鄉會」會長,遂將教會與同鄉會的活動合在一起辦,主辦了1973年「第四屆美東基督徒台語夏令會及第一藉美東台灣同鄉夏令會」,聲勢大為壯大。兩年後,正式改名為「美東台灣人夏令會(TAC/EC)」,延續迄今,成為一年一度海外台灣人最大的聚會。
隨著紐約台灣人活動的增多,賴弘典的社區生活益加豐富,舉凡「台灣同鄉會」、「民眾大會」、郭雨新競選總統支援會、康寧祥演講會等琳琳總總,他都是基本會員之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在1975年十一月再度發出勇敢的呼聲:「我們的呼籲」,抗議國民黨政府沒收台語白話文聖經及禁止長老教會 參與普世教協的組織,主張教會應以愛心說誠實話,積極關心台灣的政治前途。1977年八月,三度發表宣言:「人權宣言」,堅決主張台灣的前途應由島上住民自決,政府應該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這些宣言帶給賴弘典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他景仰那些無畏高壓政權,發出正義呼聲的牧長們,也深深認為作為一個基督徒,除了禮讚上帝外,應具有實踐信仰的使命。此後,「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與上帝同行」的金句常在他心底迴響,讓他能夠無怨無悔地從事台灣人運動達三十年。
蔡明峰(左起)、方惠音、方秀蓉、賴弘典、陳隆豐和陳世寶邀請各界參加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在時報廣場舉行的集會。後方即為該會為這次活動設計的白鴿標誌。
參與台灣人運動
1976年,他在林尚武引介下,加入「世界台灣獨立聯盟(WUFI)」,此後經常下班關了診所大門,就搭地鐵到下城的獨盟「咖啡室」當義工。他說,當時獨盟主要在做思想啟蒙的工作,經常寄宣傳文件給各地同鄉,他幫忙貼郵票、標籤、整理通訊地址等等。在「咖啡室」裡,常遇到洪哲勝、王康陸、陳南天、林振昌、黃再添和張燦鍙等人,有時也看到蔡同榮。後來,他發現這種整理貼印的工作可以帶回家做,就領了工作回家「打工」。
那些年,島內的民主鬥士隨時有被逮捕的危險,海外熱心份子於是組織「台灣人權會」,從事政治犯的救援工作。1978年,賴弘典醫師擔任「台灣人權會」紐約分會的會長,除了關懷島內政治人物外,還嘗試舉辦軟性活動來淡化獨盟的強硬色彩。當時,他委託羅福全的太太毛清芬與許瑞峰的太太戴惠美等多位女士,在恩惠教堂的地下室開花展,為人權會募款,結果約有上百個同鄉前來觀賞,氣氛非常熱烈,整個花展為台灣人權會募到將近三千元的基金,那時算是一筆很大的數目。
後來,島內的抗爭形勢益形高漲,終於爆發了1979年底的「高雄事件」,隨後全島展開風聲鶴唳的大逮捕,海外的人都憂心忡忡地互探島內的事情,紐約的張楊宜宜於是在皇后區成立「台灣之音」,隨時報導最新的台灣消息。
「台灣之音」成立時,賴弘典就幫忙搬運錄音機,裝置電台設備,一有空就到電台當義工。「台灣之音」成立後,歷經施明德的逃亡與被捕,二二八林義雄家的血案,美麗島受難人的軍法審判,高俊明牧師等教會人士的被捕,以至卡內基美隆大學陳文成教授的遇害,每個事件都扣緊鄉親心絃,以致收聽率非常地高。
隨後,獨盟在皇后區的長島城(Long Island City)發行「台灣公論報」,也很缺乏人手,賴弘典於是常在週末或假日時開車去幫忙。他說,當時大家都沒有報務經驗,只憑著一股欲傳達台灣人心聲的熱血,就摸索著辦報。其時住在新澤西的毛清芬經常單程搭一、兩小時的車到報社上班,老李、小李、廖愛華和王康陸等人也常在那裡工作。時隔多年,他很高興地看到這份報紙不僅迄今仍繼續發行,並且成為海外台灣人主要的喉舌之一。
1979年後期,早先成立的「台灣人自決會」認為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此後在美國的台灣人應該重視外交工作,因此宣佈解散,改與彭明敏、蔡同榮、陳唐山、郭雨新等人密切配合,共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進行國會的遊說。賴弘典也在此時成為FAPA的會員,並且在八十年代初期擔任FAPA紐約分會的會長。1990年後,還兩度擔任FAPA的中央委員。
在推展台灣人運動期間,賴弘典覺得在美國有為數不少的台灣人醫師,經濟能力比較強,但態度卻比較保守,以致未能發揮力量。他於是思考籌組「大紐約區台灣人醫師協會」,藉同業間的聯誼,提升醫師們對台灣的關心。這個構想得到紐約的許登龍、許左龍、陳坤海和楊次雄等醫師的贊同,並且得到新澤西的許盛男、樊豐忠、黃正雄、吳郁彬、楊征東、林嘉男、王清貞和陳文宏等醫師的支持,於是在1984年十月假曼哈坦東四十街的萬壽宮飯店成立「大紐約區台灣醫師協會」,由他出任創會會長。
隔年,周烒明醫師與楊次雄醫師籌劃全國性的「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NATMA)」,邀請他們加入。「大紐約區台灣醫師協會」於是在李汝城任會長期間,變成「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的紐約分會。
也同樣在1984年,紐約的台灣人想要在紐約籌建北美洲第一間台灣會館,在黃再添召集下,各路英雄群集在東園餐廳,商討台灣會館的建館籌備事宜。兩個星期後,第一次的籌備會議就是在賴弘典醫師的診所召開,當時選出陳隆豐為建館執行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積極進行覓館與募款事宜。整個建館過程中,賴弘典是執委會的委員,也是建館的股東之一。「紐約台灣會館」落成迄今,他長期擔任會館的常務理事,目前則是會館的副理事長。
細數從前,賴醫師說,猶記那些年,下班後常有許多台灣人的會要開,所以兒子對他的印象就是「每天都在開會」。太太當然也有怨言,卻也無可奈何,只好稱他是「憨人」。在`這段埋頭苦幹的歲月裡,看到台灣的時局日益變化,海外的台灣人運動逐漸成長,內心也有無限的欣慰。
台美人社團代表期待更多人為台灣入聯發聲,左起:台灣研究所主任黃再添、台灣同鄉會會長林尚勝、大紐約區台灣人社團聯合會秘書林瑞葉、理事林雅玲、青年代表謝Ray、召集人賴弘典、魏瑞明、北美台灣婦女會會長周秀琴、理事方秀容、台灣會館理事長蔡明峰
化憂悶為歡喜
「有時咱經過美麗清靜河漧,樹木真青翠的路邊;有時咱遇著大憂悶流眼淚,如經過大風浪的苦海,倚靠主免煩惱,心平安。」這首聖詩是賴醫師喜愛的一首歌,鼓舞他歷經許多挫折時光。
1986年,走過沉悶漫長的奮鬥過程,海外台灣人的運動開始看到希望。那年,由賴弘典醫師擔任總召集人所主辦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是一個歡喜的聚會。那次的美東夏令會由「紐約台灣同鄉會」、紐約的台語教會以及「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聯合舉辦,在康乃爾大學進行,一共吸引了兩千六百名同鄉參加,創下了美東夏令會參加人數的最高峰。
據當年在康乃爾大學協助主辦夏令會的高龍榮博士說,綺色佳是一個居民僅一萬人左右的大學城,開夏令會的那三天,小鎮裡突然多了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在當地都變成新聞,身為地主的「綺色佳台灣同學會」成員們也因此忙得好幾天不分晝夜。
那年,服刑近六年的高俊明牧師甫出獄,初次到美東夏令會演講,許多基督徒都慕名前來。高牧師演講的主題:「咱的路-自愛、自律、自救」,即取自彌迦書第六章第八節:「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其後兩天,他並以「使憂悶變歡喜」和「一群勇士」為佈道主題,勉勵台灣人基督徒應如初期教會的使徒般,同心合意創造公義與愛心的社會。
美麗島事件的受難人呂秀蓮亦剛出獄,應邀到夏令會演講。她在1974年首次參加美東夏令會時,曾被人質疑為國民黨特務而當場淚灑會場,如今受難歸來,受到英雄般地熱烈歡迎。
當時,海外台灣人社團林立,晚間的政治討論會熱鬧滾滾,討論會主持人徐福棟特別在大會手冊上公布「政治討論會施行細則」,態度之慎重,可見一斑。也在那年,「海外組織」的許信良、謝聰敏與林水泉在夏令會裡信誓旦旦聲明一定要闖關回台,然後像壯士出征般地接受同鄉的歡送。
回憶往事,賴弘典說,在那之前,從事台灣人運動像走在漫長的黑暗隧道中,看不見盡頭,一般人聽到「台灣獨立」四個字,不但避之惟恐不及,就是看到社團上有「台灣」兩個字,也裹足不前。爾後,曙光出現,島內的組黨、解嚴、廢除黑名單,一一達成,令人無限興奮。至於千禧年聽到陳水扁當選總統時的感受,賴弘典醫師笑著說:「一時興奮得心理都調適不過來!只覺得能夠親眼看到國民黨下台,民進黨執政,就很高興。同時也慶幸自己在建國的道路上,曾經舖上一、兩粒小石子。」
習訪美前…台灣入聯大示威, 賴弘典(中)、蔡明憲(右)組織集會,要求台灣入聯。
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
早在1966年,台灣的聯合國代表權呈現危機時,義大利的代表即提出「兩個中國」的方案,然而遭到當時的蔣總統以「漢賊不兩立」的堅硬立場斷然拒絕,導致台灣在1971年被迫退出聯合國,隨後喪失一切應有的國際地位。
1991年,為求打破外交困境,民進黨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主張,獲得海內外台灣人的熱烈響應。為了回應島內的主張,「民進黨美東黨部」執行長黃再添在1992年召開「紐約台灣人社團聯合會議」,成立「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CATUN)」,開始展開長期艱難的使命。
CATUN成立迄今已十年,其中賴弘典當了八年的召集人。「面對中國無所不在的壓力,推展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活動非常困難,那種感覺像在敲石壁,不但敲不開,而且直接嚐到又硬又冷的閉門羹。」賴醫師說。
但是明知困難重重,該做的還是得做,在黃再添和賴弘典等人策劃下,CATUN每年都舉辦大型的活動,希望提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1993年,舉行「聖火長跑」,在曼哈坦最南端的巴特力公園(Battery Park),面對象徵民主獨立的自由女神,點燃聖火,然後由同鄉傳遞火炬,接力跑到聯合國前。
自1994年起迄今,CATUN幾乎每年都發起大規模的千人大遊行。於是南起華府,北迄波士頓,住在維吉尼亞、馬里蘭州、賓州、紐約、紐澤西、康乃狄克、麻薩諸塞等各州的熱心台灣鄉親,或開車、或搭乘火車、或集體搭乘大巴士,紛紛進入紐約城。大家聚集在聯合國前的哈瑪紹廣場,表明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決心。然後列隊遊行穿越曼哈坦,沿途散發傳單,一直走到哈得遜河旁,在中國領事館前抗議後再解散。
此外,CATUN並在1995年時假紐約林肯中心舉辦「台灣文化之夜-二十世紀台灣交 響樂展」,邀請聯合國的會員國代表與台灣同鄉們共同欣賞台灣樂曲。當晚,由小提琴家胡乃元、梆笛演奏家陳中申、及布魯克林愛樂交響樂團精彩演出了江文也、郭芝苑、馬水龍、賴德和和許常惠等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吸引了兩千五百名聽眾如癡如醉的聆賞。
1996年,基於「紐約時報」登出一則美國欠繳聯合國一億六千萬會費的新聞,並謂每個美國公民需付四點四美元,方能抹消赤字,於是CATUN發起「UN欠東風,小錢立大功」的活動,蒐集眾多同鄉捐贈的四點四元支票,隨同大家的簽名函,寄給聯合國的秘書處,結果該處因為中國代表權的關係,將所有的支票及簽名信退回,讓CATUN直接嚐到閉門羹。
1997年,CATUN舉辦「台灣安全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的戰略專家及學者假紐約台灣會館商討「台海的安全與戰略」等問題。
「做了近三十年的台灣人運動,最高興的莫過於看到有更多的後起之秀出來接棒。」賴醫師說:「現在年輕的一代如許伯丞、蘇宏志、蔡岳廷、陳惠華等,都很優秀。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熱情與希望,也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猶記當年初抵美國時,口袋裡僅有一百二十五塊美金,而今經濟無憂,家庭與事業都很美滿,實在很滿足。如果說,年輕時憑著一股愛鄉愛土的熱情,投入台灣人的運動,是一種『憨人』行為的話,那麼天公是疼『憨人』的。」賴弘典醫師如此說。
註1:「美東台灣人夏令會」全名Taiwanese American Conference/East Coast,簡稱TAC/EC。
註2:「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全名Committee for Admission of Taiwan to the United Nations,簡稱CATUN。
左起紐約台灣同鄉會前會長林雅玲﹑方秀蓉 ﹑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召集人賴弘典﹑理事林瑞葉﹑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紐約分會會長邱瑞惠和今年Keep Taiwan Free T恤衫設計者蘇襄,後排右一為紐約台灣同鄉會前會長許伯丞和董事長樂團。(大纪元圖片)
賴弘典醫師的故事
頂風三十年 深情護台灣
文 ◎ 衛君宇、朱江
十多年前,「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CATUN)」籌備會中的賴弘典(居中者)。
一個對兒子默默用時間等待的父親,一個謙和安靜的醫生,賴弘典和同伴在逆風中堅持了近三十年,不變不棄,意志不被消磨,為了故鄉台灣的自由民主,他們付出了畢生歲月、心力和熱忱。
二零零七年,紐約聯合國萬國廣場。在數千人群呼喊「UN For Taiwan」(台灣入聯)的綠色海洋裏,在一個接一個嘉賓致詞和歌舞口號中,有一位在高音喇叭旁不引人注目的戴眼鏡的斯文長者,一邊安靜而有序地安排一切,一邊又彷彿置身境外,波瀾不驚。
他,就是該次活動的總召集人,連任六年紐約台灣會館理事長的賴弘典博士。這位待人謙卑、顧全大局的長者,連續多年擔任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召集人,二十多年來為「台灣人美東夏令會」付出,亦為紐約台灣人醫師協會創辦人之一。他不僅在台灣社區有口皆碑,同時也受到不同背景人士的理解和尊重。
從他平平靜靜講出的故事,可以更真實的感受到早年台灣人走過的風雨歷史和心路歷程,也許也有助於了解台灣幾十年來的民主自由進程。
留學日美 牙醫一生
賴弘典一九四零年生於台灣嘉義大林,家中七兄弟都受完高等教育。父親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返台後在台中工業學校教書。在國民黨來台之前,家大地豐,公地放領後,家境一落千丈。
一九六四年中山醫學院牙醫系畢業後,慕東京大學林一教授之名,賴弘典負笈東瀛自費留學。到日不久,他趕上日本學潮,學生們在校園裏搭帳蓬,公然和學校對抗。
自小在戒嚴法控制下長大,他詫異日本學生的自由,能夠發表不滿政府的言論:「當時的台灣政治環境下,人們之間不談政治。那情景使我眼界大開。」
學潮愈演愈烈,後來東京大學的研究室和實驗室都被占領,賴弘典和導師商討後,決定申請到美國唸書。一九六七年八月,他來到喬治亞大學醫學院讀微生物專業,一九六九年拿到碩士學位。
也許是小時候常到表哥的牙科診所玩耍耳濡目染,或許是聽從父親的建議選一個自由的職業,他還是想從事喜歡的牙醫行業,就轉往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攻讀牙醫學博士學位,其間在紐約與林吟珍小姐喜結良緣。
賴弘典牙醫博士畢業時同太太林吟珍合影。
賴弘典說當初兒子學的是政治學,後來才漸對牙醫有了興趣,反而因為父子的關係,兒子不喜歡在父親診所就職,只是因為賴弘典是權威專家,兒子才在需要時詢問一下。在幾年前因賴醫生一段時間身體不適,兒子為父照顧病人,開始了父子合作診所的源起,如今父棒子接,子承父志,對從不勉強人意的賴弘典,是一個蠻舒心自然的結果。
多年以來,病人們都只是知道賴醫生醫技可以信賴,可能沒有誰想到這位牙醫師下班後的時間,和同伴們一起為台灣做了多少事。
鄉情出乎自然 三十年共護台灣
就讀紐約州立大學期間,賴弘典、陳阿火一些台灣來的學生,課業之餘常常聚在一起,談論家鄉的事情。
一九七一年台灣退出聯合國,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國是聲明」,聲明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
賴弘典讀到高俊明牧師的演講,內心很震撼,開始關心台灣局勢發展。高牧師後來因此被捕後,賴弘典和他相識,也就格外不解:「只是建議一下政府更重視民主人權自由,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當時,紐約恩惠教會裏,教友們共同交談關心台灣發生的事情,那些年,島內的民主人士隨時有被逮捕的危險。一九七八年,賴弘典醫師擔任「台灣人權會」紐約分會會長,還嘗試舉辦軟性活動,一次辦花展募款三千元作為營救經費。
當時,紐約的張楊宜宜在皇后區成立「台灣之音」,隨時報導最新的台灣消息。該電臺成立時,賴弘典幫忙搬運錄音機,裝置電臺設備,一有空就到電臺當義工。
賴弘典說那段時間,他們藉由在美國感知到的自由勇氣,在海外組織了一次次演講,透過這些電臺送回台灣,鼓勵啟發台灣人民的自由思想。他經常寄宣傳文件給各地同鄉,幫忙貼郵票、標籤、整理通訊地址。可以說當時台灣的民主進程的推動,離不開海外人士的鼓勵和支援。
藉同業間的聯誼,提升醫師們對台灣的關心,得到紐約的許登龍、許左龍和楊次雄等醫師的贊同,並且得到新澤西的許盛男、樊豐忠、黃正雄等醫師的支持,「大紐約區台灣醫師協會」成立,賴弘典出任創會會長。多次舉辦義診,服務貧民和社區。
後來,在芝加哥的周烒明前輩與楊次雄醫師籌劃全國性的「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NATMA)」,「大紐約區台灣醫師協會」隨即加入成為紐約分會。但開風氣不為師,在二零零八年年會中,賴醫生為遠道前來的醫生們合影照相時說:「他們是北美的,我是當地的。」了無居功,平淡謙虛。
台灣會館二十年 鞍前馬後為社區
一九八六年,由賴弘典醫師擔任總召集人的「美東台灣人夏令會」在康乃爾大學進行,出獄不久的高俊明牧師應邀作主講人,共吸引了兩千六百名同鄉參加。那年之後,台灣組黨、解嚴、廢除黑名單,一一達成。
回來後,在黃再添召集下,第一次的台灣會館籌備會議就是在賴弘典醫師的診所召開。一九八七年,賴弘典等三十二餘位事業有成的台灣人,每人出資一萬兩千五百美元,共籌四十萬美金,買下了現在台晚會館的館址,於是有了第一座美國台灣人自資設立的社區中心。
賴醫師說,猶記那些年在台灣會館,下班後常有許多台灣人的會要開,在這段埋頭苦幹的歲月裏,也曾發生財務困難,但看到台灣的時局日益變化,內心也有無限的欣慰。
二零零四年,台灣會館成立學生中心,專為兒童及青少年設立舞蹈和體操節目,提供的服務包括台灣會館老人中心、社區與教育節目、文化與藝術節目等。這些活動得到政府持續的補助和基金,使得台灣會館正常運作,收支平衡。
賴弘典介紹診所幾年前購置的十萬美元的低輻射X光檢測儀。(攝影:衛君宇)
經年如一日 讓世界了解台灣
自一九九二年黃再添召開成立「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CATUN)」,迄今已十六年。賴弘典當了多年召集人,他表示,入聯這些運動中更主要的是宣揚理念,讓美國和國際社會上的人了解台灣。
賴弘典說:「雖然中共一直在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但事實是,台灣有自己的領土、政府、軍隊、人民、貨幣和憲法。從台灣來的人辦理簽證手續,需要到台北駐各地的代表處,外國人到台灣也是同樣,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應該有決定台灣主權和享受國際社會的權利。」
賴弘典表示,雖然每年因中共阻撓,台灣入聯被拒,但每年他們的訴求,像一次次啟蒙教育一樣,提醒世界台灣的存在,喚醒台灣人民的自由民主意識和勇氣,珍惜和護衛台灣的民主價值觀。他們也希望大陸人民早日實現民主自由,更希望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前途命運。
民調顯示,現在至少一半以上台灣人民的民意是贊成台灣加入聯合國的,他說今後要靠本土的人們自發性的守護台灣民主自由。如今看到年輕人比他們更開放,他們沒有受到過高壓的體驗,維護台灣自由更自然更本能,目前很樂觀欣慰。
樸素低調 堅持公心與道義
賴弘典同兒子在他們的牙醫診所。(攝影:衛君宇)
脫下醫生大褂,賴弘典換回的衣裝樸實隨便。在台灣會館時,他們的作風樸素不奢華,餐飯不鋪張浪費。在一次被邀為乒乓球賽頒獎時,他捧著獎盃笑迷迷的遞給優勝者,就像給自家兄弟姐妹一樣,平易自然沒有做派。
二零零六年底,在台灣會館的醫生社區義診時,在看到法輪功學員被活體摘除器官的報告後,他很自然地將一份報告書遞給一旁的林芳敏醫生說:「你也看看吧。」
在法拉盛中共暴徒對法輪功學員暴力攻擊,對於劉醇逸、楊愛倫有失對法輪功學員的公道,以及罷免劉楊委員會成立之事,賴醫生等人都表示驚愕和關注。他和黃再添在七月下旬,找到劉醇逸,表達了他們的觀點:「對法輪功,我們不僅了解,我們還和他們站在一起。」他說他也從自身長期受壓迫的體會告訴劉醇逸,希望他理解同台灣人民長期被壓迫一樣,法輪功學員被壓迫的心情。
原鄉人對故土的深情厚義
一個對兒子默默用時間等待的父親,一個謙和安靜的醫生,和同伴們在逆風中堅持了近三十年,不變不棄,意志不被消磨,為了故鄉台灣的自由民主,他們付出了畢生歲月、心力和熱忱。
二零零四年,賴弘典第一次回到闊別四十年的台灣,他說失落感是有的,「連我以前總走的路都找不到了,只有以前教會的牧師還記得一點過去的事情。」
近鄉情怯,離鄉情牽,當被問到「台灣」對他意味著什麼時,賴弘典說:「我不會回到台灣養老,台灣變成一個理想,一個夢中的故鄉。」
不為名,不為利,甚至不做落葉歸根之想,但卻情願承受數十年風雨,不計苦,不求報,深情厚義呵護故土的自由民主。賴弘典說:「一位歷史教授解釋過原鄉人的情結,很難說出的感情,在什麼地方出生,真的有為這片土地犧牲而心甘情願的感覺。」說到這裏時,他的眼中已經噙著淚水。◇(摘自新紀元週刊)
賴弘典 漫談「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
賴弘典撰
這次承蒙大紐約台灣人筆會會長郭正昭教授的邀請,在筆會年會上作有關二十年來「台灣加入聯合國」運動的回顧與心得報告。
「台灣加入聯合國」對紐約地區的鄉親來說是相當熟悉的題目。然而,這二十年來的街頭造勢活動所形成的公民運動,其訴求層面從最基本“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開始,隨著台灣問題的複雜性與模糊性,我們運動的目標訴求,也似乎踏進了台灣問題與歷史的迷霧中。 我在此把過去的二十年運動做了一些整理,期能釐清此運動的何去何從。
台灣入聯運動的進展
1992年我們為了響應台灣國內本土陣營提出台灣國際化,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因紐約正是聯合國的所在地而成立了「台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開始在每年九月聯合國開會期間推動造勢活動。剛開始的幾年,都是以宣揚 UN Membership for Taiwan 及「台灣加入聯合國及國際組織的合理性」為主要訴求,運動的目標清楚。當時的國民黨政權,也為了應付台灣國內的輿論壓力,成立了「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促進會,來過紐約幾趟後似乎就沒有下文。
1996年,我們苦於在聯合國牆外的吶喊有如以卵擊石,思索如何才能將訴求傳進牆內。正逢當年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的美國主席Mr. John Whitehead 為抗議美國國會拒付聯合國會費,呼籲美國公民每人捐款$4.40(圖一)來補足美國所欠的會費,於是我們共收集了一千張$4.40台美人的支票,連同為台灣入聯的請願書,寄給聯合國秘書處。一個月後收到聯合國退回支票及一張官方的回函。回函清楚表明了聯合國對台灣入聯運動拒絕考慮的官方態度。為此,我們一方面感到挫折,一方面開始思考調整台灣入聯運動的層次並擴大宣揚範圍,我們的街頭運動也必需呼應台灣當前所面臨的政治困境:(1)台灣主權獨立的國際承認及(2)對抗中國的「一中原則」政治霸權。
聯合國官方回函的內容第三段:In this connection, I wish to draw your attention to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758 (XXVI) of 25 October 1971, which recognize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only lawful representative of China to the United Nations. Pursuant to this resolution, the official position of the Secretariat of the United Nations is that Taiwan is one of the provinces of China.
(根據1971年大會2758號決議文,我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聯合國唯一合法中國代表,秉此決議文,聯合國秘書處官方立場為,台灣乃中國的一省)。
到底2758號決議文的內容如何,使 “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成為聯合國官方立場的憑據?
細讀2758號決議文,只提起: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她的政府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內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expel forthwith)。全文從頭到尾沒有提到台灣問題,可是聯合國卻把「台灣是中國的一省」當做官方立場。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斷:聯合國的立場是基於中國的“一中原則”政治霸權。可見國際間是只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強權政治,沒有公義法理可言。
中國的政治霸權,近幾年更鋪天蓋地的宣傳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應當是基於與中國國民黨一同唱和的《開羅宣言》而來。馬英九不是在 2013年12月特別擴大舉辦《開羅宣言七十週年記念會》,企圖繼續掩飾歷史,誤導視聽? 讓我們檢視《開羅宣言》(Cairo Communiqué)的內容與背景。
1937年蘆構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當時日本侵略佔領地區已經佔據了中國一半的江山。我們可以想像當時的蔣介石所領導的中國,面對現代化軍備的日本軍攻擊,再加上中共、軍閥各據一處,國家社會四分五裂,一方面日軍無法吞下龐大的中國,國軍也處於垂危的拖延戰術,戰事已經呈現疲憊僵持。於是日本藉機施壓,逼中國以《共同防共,經濟提攜》為條件講和。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整體戰事從此改觀。美國對日宣戰,中國也跟著對日宣戰,中國變成美國的盟國。(日本在1931年入侵中國東北並成立滿州國,但到1941年中國才隨美國對日宣戰)。當時歐洲戰爭已兩年,雖然已對日宣戰,美國與英國皆主張以歐戰優先,先解決希特勒後再來全力攻擊日本。羅斯福為此鼓勵蔣介石專心抗日(不被逼和或投降),可鎖住在中國戰區的一百萬日軍。於是蔣介石除了請求大批軍援外,要求與邱吉爾和羅斯福面談。經過輾轉曲折的交涉,終於在1943年12月1日,蔣介石受邀在埃及的開羅進行“三巨頭”會議後,以廣播發表了戰時的新聞公報《開羅宣言》。
根據Richard Bush 的研究,開羅宣言的內容是羅斯福個人的意見,經口述給他的秘書 Stephen Early打字擬稿的,並沒有國務院及軍方的研究背書。開羅宣言(Cairo Communiqué) 是許多戰時新聞公告之一,並無正式會議紀錄。原文的Communiqué 是 announcement的意思,當然沒有國際法律的約束,更無決定領土歸屬問題的層次效力。涉及領土必需在國與國間正式和約簽署下才能生效。但是,中國與中國國民黨就緊抓住Cairo Communique無限上綱,以謊言宣傳教育多年,並企圖不提48個國家共同簽署的《舊金山和約》,硬主張台灣已歸屬中華民國。最近中國更提出「台灣自古以來就屬中國」的謬論。
羅斯福誤解歷史壇自決定台灣的命運
《開羅宣言》原文第三段主文:The Three Great Allies are fighting this war to restrain and punish the aggression of Japan. They covet no gain for themselves and have no thought of territorial expansion. It is their purpose that Japan shall be stripped 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Pacific which she as seized or occupi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1914, and that all the territories Japan has stolen from the Chinese, 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Japan will also be expelled from all the territories which she has taken by violence and greed….,
明文提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所佔領地區如滿州,福爾摩莎及澎湖,應歸還中華民國」,但是台灣及澎湖並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日本所侵佔的,而是在1895年日清戰爭後簽馬關條約時,由大清帝國(當時中華民國還沒有誕生)割讓台灣給日本的領土,與1931年被日本侵略的滿州不能混為一談。 雖然當時羅斯福把開羅宣言的內容為戰時的政治意向潦草擬稿,我們合理的懷疑羅斯福本人誤解了歷史,(也不了解台灣住民不是中國人),把台灣與滿州並列為日本侵華佔領地區。難怪蔣介石為此在台北街頭命名羅斯福路表示感恩。
台灣的命運與舊金山和約
1945年羅斯福逝世,杜魯門接任總統。同年八月日本無條件投降,接著是受降、接收及遣返日軍日僑的工作。當時國,共互爭受降權,為此激化了國共內戰。同年十月國民黨軍隊登陸台灣,便大肆掠奪且軍隊素質低落,使台灣人民感到嚴重失望及反感。1947年遂發生228 屠殺鎮壓事件。1949年10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已全面失去中國大陸,退守台灣,並繼續以中國法統自居。
1950年韓戰爆發,杜魯門宣佈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以防衛台灣受到中共攻擊,並宣佈台灣海峽中立化,台灣地位待太平洋地區恢復安全,以及與日本結締和約後再作決定。此乃《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基礎,也成為美國對台政策一貫的基本原則。
1951年,在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圖四)的奔走下,九月簽訂《舊金山和約》(San Francisco Peace Treaty)(圖五),共有48個國家參加簽署。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因堅持其涵蓋中國大陸的中國法統(英國也反對),而中共出兵韓戰與聯合國軍敵對作戰,兩方皆沒有被邀參加簽署,但另安排在舊金山和約的生效日(1952年4月),在台北簽訂日本與中華民國雙邊的《台北和約》,內容與舊金山和約相同,為此顧及了蔣介石的面子。
舊金山和約明文規定日本只是放棄台灣及澎湖的主權與權利(Territory : Article 2, (b)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Pescadores),並無指定台灣的歸屬,蓄意將台灣主權留待將來解決。舊金山和約的位階高過於戰時的開羅宣言,以領土與主權的國際法理為依據。因此,我們必需力爭法理與事實,來突破中國的圍堵謊言,《台灣的地位未定》的歷史論證是不能被中國的強權霸道,或國民黨的謊言欺騙抹滅的。
“宣戰”後必需要有“和約”的簽署才是正式結束戰爭狀態,領土與主權的轉移也是在“和約”的簽署下成效,使得日本恢復主權國家。
國際強權下台灣所面對的政治現實與困境:
A.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國際上公認只有一個 “中國”。
(1)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的中國地位。
(2) 開羅宣告稱台灣歸還中華民國,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3) 中國目前由兩個政治實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統治中國大陸及台灣。
B 美國的外交的《一中政策》:
無可否定,美國的態度對台灣的未來,有決定性的關鍵影響力;了解美國的政策有助於突破台灣的困境。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一直處於模糊狀態,其外交關係也採模糊政策(Policy of Ambiguity),因為台灣政府本身的處境也是荒謬模糊不清。
美國自1913年到1978年,一直承認中華民國政府。1979年3月,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外交關係並設《台灣關係法》。到目前美國對台政策都離不開以下幾點原則:
(1) 美國並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權包括台灣。
(2) 美國認為治理台灣的政府是agent,不承認是有主權的國家(sovereign state)。
(3) 美國並不支持或反對台灣獨立,政策採中立的 “non-support” 。
(4) 台灣問題必需由兩岸的人民以民主方式,在台灣人民同意下(assent)和平解決。
(5) 美國注重台灣問題如何解決的過程,但不預設任何結果。US policy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resolution of the Taiwan Question, not any set outcome.
台灣的自救運動
台灣加入聯合 國運動,是目前台美人唯一直接訴諸國際社會的街頭運動,二十年來,以加入聯合國為訴求,來彰顯台灣的主權獨立。雖然是民間團體的公民運動,並不足以發揮政治力量與效果,但是,我們仍然期待以一步一腳印繼續向國際發聲,同時也希望藉此運動,堅定國人主權在民的信心。最近這幾年,入聯運動已有年輕的一代加入行列,他們可以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整個運動,並以Keep Taiwan Free為新的訴求,正合乎目前台灣當前的政治危機。我們海外台灣人運動將繼續替台灣人民向國際社會發聲,除了強調《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及台灣是主權獨立的政治現實,並直接挑戰中國的《一中原則》外,也希望台灣國內人民捍衛民主體制,並用選票讓本土政黨取得政權,早日終結外來統治。以公民投票(Referendum)決定台灣的獨立政治地位,才能得到國際的承認,建立永續的民主自由台灣國。(摘自《太平洋時報》2014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