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正龍 茶藝家 東學西用
林蓮華
台灣茶葉世界一級棒,偶然機會,許正龍聽到一場易經的演講,徹底改變他對茶葉在美國的行銷看法,所謂入境隨俗,他恍然大悟,台灣老人茶搬來美國是行不通。易經有三易,簡易、變易、交易的奧妙,被他東學西用,果然在美國茶業界開創一片天。
許正龍,生於1953年台灣新竹關西,關西是當年茶葉王國,日據時代最多時有140多個茶工廠,黃家是製茶世家,母親在生第五胎時,答應這胎送給阿媽家族留香火,勤勞的客家媳婦即使懷胎9月仍照送點心去茶園,結果竟然在茶園分娩,這個孩子從阿媽姓,他就是許正龍,一出生就與茶結下不解之緣。
許正龍回憶,他從小就在茶工廠工作,從小浸淫在茶的天地裡。別人玩彈珠之時,他玩的是茶籽。一路與茶為伍中長大,當時就讀建中時就受到大哥影響,立了個心願,猶記得當時讀台大法律的哥哥,本已爭取公費留法,結果父親硬把他留下來接手生意,後來大哥發現台灣的茶葉一直掌握在茶號與外商手中,反而最辛苦的茶農與茶工廠的利潤非常少,大哥希望兄弟齊打拚,另闢門路把台灣茶葉帶上世界舞台,當初第一波就是與中國爭日本、北非、突尼西亞市場。立志就是要做茶商。
當時建中全班同學大多想要讀醫生或法律,只有許正龍選擇讀台大經濟,還把把所有時間都去學國貿及加強外文能力,晚上不參加派對,乖乖為家族打點國外生意。他說,70年代,是台灣傳統產業和手工藝品的黃金時期,「義大利創新,日本跟進,台灣佔據市場」成為國際模式,兄長們決定運用流利外文,跳過日本,直接到歐洲展銷會拿最新產品概念,當時, 台灣正從發展中國家蛻變,就是有很多像他一樣的外貿小尖兵,在貿易前線上衝鋒陷陣,打下台灣良好的外匯基礎。
許正龍與父親黃崇誰,不但長得很像,生肖與血型星座都一樣,所以個性想法都很接近,父子關係親密不已,許正龍並把父親為茶葉無私奉獻的精神,視為偶像。他舉例,台灣日據前大多種植安溪烏龍茶,後來日本把台灣當做紅茶基地,取代印度。1945年,國民黨政府在台灣,鼓勵「炒菁綠茶」賺外匯,與中國對抗,當年農業時代,台灣是南糖北茶,父親在茶業界就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60年代,人工較貴,日本後來內需蒸菁綠茶,開始向東南亞找尋基地,台灣最大的好處就是彈性佳反應快,隨時配合世界趨勢的商機。許正龍父親決定先進口1部蒸菁機,讓兩家機械工廠分解後,馬上機械工廠拷貝完成,半年製成400部,分散到台灣各地茶農,台灣頓時馬上又拿下茶葉王國寶座,製茶又好又快,造成日本製茶業者惶恐,為加以區隔台灣綠茶被日本稱為“ 新茶” 。許正龍相信,台灣生命力超強,就是緣自於各行各業有許多像他爸爸一樣的熱心人士,一種使命感,以整體性長期思考,願意把技術開放,讓台灣得以生存。
因為父親長的就像個慈祥不倒翁,後積勞成疾,59歲早逝,日本茶葉界就叮嚀大哥把父親的外號“ 惠美壽” 取為品牌,在日本“ 惠美壽” 就是彌勒佛之意,自此茶葉外銷之外,他們終於擁有自己的品牌。
推廣台灣茶藝文化
哥哥希望歐美市場由許正龍來開發,所以許正龍服役之後就出國,繞了很多國家,決定在美國紮根,並發現茶葉庫存最好的地點就是洛杉磯,所以就移民到洛城。在咖啡當道的美國市場,茶葉永遠只是個小配角。
當時許正龍是純粹生意人,考量第一就是要開發市場,把茶葉賣出去,至於茶藝文化,根本沒放在心裡。首先,他突破餐館建立賣茶飲茶習慣。利用不同的品牌經營不同的市場,分類化之後,迅速在各種行業紮根。美國30幾萬個咖啡店,當時茶是無法獨立出來,他心想,就讓茶葉寄生在其它商品行銷管道。
直到1991年,在日本有一個「茶與健康」的研討會,綠茶抗癌有益健康的報導,一經披露,綠茶馬上成為搶手貨,許正龍想在美國當個茶葉達人,就覺悟必需有全套的教學系統,茶葉才能建立專業形象。
1994年,每天他到各地去發傳單,說自己可以”講茶”,但反應不好,好不容易亞凱迪亞高中願意開放機會,讓他第一次上課講茶,當時慒懂不知,實在不知所云。不過,個性樂觀進取的許正龍,只要各族裔的邀約,他一定會去講,從錯誤中學習,一直修正,他最後能從美國各族裔的民族特性,深入淺出地介紹茶葉資訊,現在每堂課,都是高朋滿座,大家聽聽的津津有味。
1995年,已略有心得及知名度的許正龍,創立了”茶易”教室,綜合易經的道理,他先以「簡易」開始,就是簡單容易上手為原則,美國人最注重的就是衛生,環保,社區參與。所以他體會到不能以賣茶的心態介紹茶,他要以分享資訊才能介入到多元族裔文化,找到更廣的茶之路。
尤其10年前,加州人與亞太文化就密切關連,所以講茶時,藉由推廣茶的文化,其它族裔可以體現到東方文化。後來,為了增加趣味性,所以他利用易經中講求變化的「變易」,在基礎知識教導後,他開始鼓勵讓大家自創”個性茶”,調配自己喜愛的口味,6種基本茶,混配比例就可以有上百種變化,滿足不同人種的需要,這使得茶葉不再是高高在上,擺脫過於拘謹限制的形象,茶顯得更親切。
第三階段,易經”交易”,主要是讓品茶者充分領會細緻的品茗,並心得資訊分享,這就像是宋朝蘇東坡文人學者的”鬥茶”,萬萬沒想到就在美國,被他發揚光大。
他舉例,為了台灣茶易,他學習全世界茶葉的特性,甚至挑戰各地茶師一起來”鬥茶”,在茶師比茶時,茶杯並未注明茶葉名稱,許正龍洋洋得意地說,結果每次都是台灣清香烏龍茶最受歡迎,香氣襲人,口感香醇,而台灣的澎風茶(東方美人)會排在第4、5名。他常常覺得每個人都可以為台灣爭光,”鬥茶”,是許正龍的拿手絕活,他榮幸能把來自台灣的茶揚名海外。
1990年代以前,美國真正的茶園只有南卡羅娜州一處,許正龍已感到茶葉時代將來臨,在加州建立第一個茶業加工廠,萬物從0到1最難,許正龍賣的是觀念和知識。1996年,他成立了美國高級茶葉推廣協會,2001年,美國茶葉協會非常欣賞而予以購併。他成為一位茶博士,現在的美國知名的咖啡或餐飲連鎖店,全都到該會受訓練。甚至,後來,許正龍還有二位學生,各一位醫師與律師放棄美國職業,到台灣去賣茶。台灣在科技產業,有很好的成就,但台灣傳統農業,茶葉在美國推的可是頂呱呱,台灣出產全世界最好的茶,已無庸置疑。
永遠的客家志工
「沒有志工,任何活動都辦不成。」身為客家人,許正龍坦言,在台灣過去環境裡,會對自己是客家身份而驕傲是不可能。直到1985年開始參加社團,由於在海外,更能感受到客家文化即將凋零,有一次,參加李木通等人固定舉辦多年的「成功人生座談會」,印象深刻。啟發他在2001年1月也成立「客家與生活座談會」,完全以客家人士為主,每一個月最後週五,成員來自不同的客家會,利用座談會比較能接觸不同客家鄉親。由於客家鄉親不太會”開會”,感謝溫惠雄,洪珠美的先生,他們一直給予鼓勵並指導。這樣的月會,一直持續至今。
許正龍參加台灣傳統週,他也想承擔一些責任,他想客家文化的呈現,最明顯不同的特色就是語言及音樂,所以後來為了做音樂性質活動,並把志工制度化,於2003年成立「三合水工作坊」,成員每週日會面一次,討論台灣新的創作歌曲,平日與客委會等文化機構,產生密切聯繫,剛開始他們要求自己演唱客家歌曲,從2005年「阿爸的風吹」受到熱烈歡迎,他們也認為受到侷限甚至會有盲點,客家音樂要推廣出去, 勢必就要非客家人傳播。所以他們開始想要拓展更多人士演出客家音樂,所以2006年,三合水工作坊轉型到製作策劃,轉而挖掘各路音樂人才,製作出今年感人肺腑的精緻客家音樂演出「五月介風鈴」。
除了邀請各族群欣賞學習客家文化,他更珍惜客家鄉親第二代。他訓練志工們是以新加坡航空服務員為標準,大家都非常欣賞三合水的志工優異表現。提到三合水的下一步,最新想法就是要籌劃「台灣最動人的聲音」,許正龍解釋,台灣民謠四大板塊,恆春民謠、嘉南民謠、蘭陽民謠、北客民謠,他希望找到最原始的音樂素材,再請年輕音樂家先聽最原始的旋律,鼓勵年輕世代創作,並找各個社團負責人 一起共襄盛舉,唱出原鄉原味。只要提到茶及客家文化,創意十足地許正龍,總有停不了的夢想。(摘自美洲台灣日報台美人物誌)
台灣介心靈日-228 紀念音樂會-02282014-台灣人聯合基金會(TUF)及台灣優社( Taiwan Elite Alliance)主辦-許正龍吟唱「渡台悲歌」」
台灣茶葉大使—-許正龍
洛杉磯台美商會理事﹐在大洛杉磯台美人社區十分活躍的許正龍﹐日前被台灣製茶公會任命為該會第一任台灣茶葉大使(The Ambassador of Taiwan Tea)。
近年來﹐台灣為增進在國際上的能見度(profile)特別選定數種台灣特有的農產水果當旗艦產品(Flagship Products) ﹐例如芒果﹑蘭花﹑蓮霧和茶葉等﹐也聘請國際知名的人士出任該產品的代言人。除了介紹農產品以外﹐他們全力把台灣介紹給國際友人。
台大經濟系畢業的許正龍﹐在洛杉磯經營ABC Tea House﹐是南加州少數對茶有精深研究的專家之一。這次台灣製茶公會聘請他當台灣茶的代言人﹐最主要的是自1996年以來﹐許正龍推廣茶葉給美國主流社會不遺餘力﹐尤其在美國建立台灣烏龍茶的分類﹐藉這套系統使對於建立全世界台灣烏龍茶品質的類別有一國際標準﹐對台灣茶葉形象的確立有很大的貢獻。
許正龍致力於台灣茶的推廣這十多年來﹐透過他所構思的﹁茶易教室﹂的努力﹐台灣茶葉的色﹑香﹑味﹑韻的欣賞﹐到泡茶與品茶之道已昇華到一個生活藝術的境界。許正龍也利用﹁茶易教室﹂將質優的台灣文化﹑歷史人文地理﹐和風俗民情介紹給國際友人。
許正龍為在美國推廣台灣茶葉﹐曾和美國茶葉協會﹐建立烏龍茶的認證(Certification Program)﹐將從事茶葉商業的人士﹐對烏龍茶分類的瞭解以及對服務的專業﹐分成第一級及第二級。目前全美已有近千人得第一級及第二級認證書。許正龍正計劃在這些對台灣烏龍茶有研究的人士﹐選出二十人能夠去台灣接受為期二週更深入的烏龍茶講習﹐並實地在茶園及製茶工場見習。研習之後﹐他們能在台灣旅行﹑參訪﹐以增加他們對台灣的瞭解﹐而獲得第三級的認證(Level III Certification)。在這個同時﹐許正龍也期待台灣茶的推廣在英文教材及可以和國際人士溝通人才的學生選訓(可由大學園藝系﹐農推系的學生擔任)多下工夫﹐使這些大學生能夠因為參加烏龍茶講習﹐得到進一步的國際經驗。許正龍刻正和台灣的觀光局﹐台灣製茶公會以及美國茶葉協會洽商﹐盼能開始這一個理想性十分高的計劃。
許正龍是台灣客家人。他熱情﹑肯幹﹑率直的性格﹐註定會參與種種的社會公益活動。如今他成為首任台灣茶葉大使(Ambassador of Taiwan Tea)﹐他卻謙虛的說﹁將來有一天台灣的烏龍茶會在全世界英語系的國家推廣例如美﹑加﹑紐澳以及歐洲來推廣。透過這一艘艘的台灣茶葉的旗艦﹐每一位都成為台灣的代言人。
洛杉磯台美商會會長林永源指出許正龍理事為台灣所做的努力受肯定﹐這次被選為茶葉大使﹐是台美商會的光榮。(本文摘自海外客家網)
許正龍(右)、潘掬慧(左)夫婦
許正龍及潘掬慧 後院很台灣
林蓮華
身在異鄉打拚,愛台灣不只是嘴巴說說,活躍台美社團賢伉儷TUF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會長潘掬慧及台灣優社創辦人許正龍,兩人不但在主流社會宣傳台灣,不遺餘力,在家的後院還舖了一個台灣地圖,兩人最樂的是,他家後院很「台灣」,據說在Google找地圖時,台灣地形秀得一清二楚。
許正龍認為宣傳台灣,每個人都可以變出不同花樣,平日許正龍負責想點子,潘掬慧負責組織執行,夫婦志同道合,相輔相成,除了長期在推廣母語客語耕耘外,茶人許正龍自2007年接下台灣茶葉公會委派擔任美國「台灣茶葉大使」後,盡責地每年舉辦「茶葉大使計劃」,4年來,每年在主流業界培養15位「茶葉大使」,學員在台灣一週,紮實的從找茶、採茶到製茶過程,經過一番「魔鬼訓練」後,因為身歷其境,明暸台灣茶的優點;回到美國如今已成為台灣茶的宣傳推手,「台灣茶」漸漸在美國有一席之地,他們功不可沒。
許正龍開放自家組了「台灣茶俱樂部」,不時邀愛茶的主流人士品茗,不僅前院培育茶樹應景,在後院更用心地以石頭,自舖一個台灣地形,讓所有佳賓也可以在他家「台灣頭走到台灣尾」,過過乾癮。
潘掬慧提及,「Made in Taiwan」是靠每個台美人努力經營,除了台灣茶,此次因為榮任TUF會長,將在9月15日舉行年會時,延續以「台灣製造」為榮的宗旨,今年將邀請義美總經理高志明主講,如何發揮「Made in Taiwan」精神。歡迎屆時鄉親一定要前來捧場,為有良心的台灣企業家打氣。(本文摘自美洲台灣日報)
美國榮星兒童合唱團顏忻忻團長(左) 將發表客家版「天頂介星」與「五月介風鈴」,音樂會活動副策劃人潘掬慧(中)與許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