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普度大學壘球隊員及家屬:
前排坐者右起:不知名、吳博臣、不知名、李慶文、龔森田、陳榮昌、謝昌澤、吳達雄、蔡嘉寅。
中排者右起:劉鼎秀、范清亮、陳淑雲、陳梅怡、林霞、陳秀芸、不知名、陳維宗。
後排站者右起:鄭乃忠、不知名、黃元茂、林正義、陳稔、楊正義、鐘敬堯、林洋生。
蔡嘉寅(Purdue隊):很高興能有這次的Reunion。時間過得很快,連自己都想不到有兩位隊友已去世。當年在普度大學,有留學生不敢來同鄉會,但愛來打球,球場成為台灣人團結的中心,打球培養出來的友情增強的速度很快。當時Purdue、University of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 Urbana三間大學常常有比賽。不過最精彩最熱烈的球賽是Purdue在1972年主辦的中西部台灣人壘球比賽。當時有十多隊參加,四、五百人的聚集,學生們沒有錢找外燴,都是當地同鄉準備伙食招待客隊。為了準備五柳枝,派人去釣魚,學校附近有個水壩,魚很多,會跳出水面,大家用捕的,魚捕回家養在浴缸,到煮的前一天才處理,滿室魚味。做泡菜也是如此,滿室泡菜味。有位同鄉的母親包粽子給球員吃,手指皮都破了。球場也出不少人才,如生物科技企業家、傑出政治家等。1994年我就回台灣了,打球歲月是留學生涯的最高潮。
龔森田(Purdue隊):我負責球賽當天的晚宴。當時的窮學生,那有錢到餐館party,只好動腦筋想了幾道較有台灣味的菜來招待遠來的貴賓。當時正好陳永年的岳母來訪與她商量的結果,菜單有五枊枝、肉粽、肉焿、炒菜、泡菜、白飯等等。魚是在附近的水壩用網子捕回來的。其實這是不合法的,魚只能用釣的,不能用網的。鯉魚跳龍門,我們趁鯉魚往水壩冲時,網子一伸出去,一接至少二、三尾。很快的就裝滿了好幾個garbage cans。由幾個大力士(楊正義,林洋生,鄭乃忠,林正義,陳維宗及我本人)搬下山。
但問題就來了,這麼多的魚要如何保存呢?先是放在李??文及吳博臣家的浴缸加冰塊。但這不是辦法,他們總得洗澡啊。最後只好寄放到林福坤在Life Science Department的walk-in refrigerator。晚宴當天由吳博臣一人負責炸魚,他由早上八點一直炸到下午五點,炸得全身魚煙味。肉粽、肉?用的豬肉是我在Home Hospital一位同事的先生是butcher,他幫我以wholesale price買並幫我切好。我則請到四位單身的小姐來幫忙切筍子及蔬菜。我太太就是其中的一位。之後由陳永年的岳母作肉?,綁粽子,五百多個粽子綁下來手都破了。我也請二位太太專門從早到晚一鍋又一鍋的煮飯。我們當時的家庭都只夫婦二人,鍋都是小型的,你可想像要煮多少鍋才夠五百人吃啊。還有幾位太太負責作泡菜,作得滿屋子的泡菜味。?宴場地由我出面免費借到我指導教授的長老教會,場地?廣。酒足飯飽之後的餘興節目有話劇,由陳唐山及鄭乃忠男扮女裝演出,笑破大家的肚皮,盛況空前。我當時在Home Hospital上班,方便準備first-aid kits及拐杖之類的器材以防萬一,幸好沒用上。回想當時的我們雖沒有多少錢,但卻過得很愉快。在人生旅途中留下美好的回憶。事隔多年,每遇到不認識的朋友,聊天提起曾住過中西部,大家都記得當年普渡的壘球大賽。謝清志就是其中一位。本人很感榮幸,有緣參與此歷史盛大事件。在此深深的感謝所有幫忙的朋友及參與的球隊。
黃元茂(Purdue):楊正義兄,很高興接到您的信,附有1972年於普度舉辦的壘球賽訊息,當時有十多隊參加,四、五百人的聚集,勾起無限的回憶。當年雖輪到我當普度台灣同鄉會會長,與鄭乃忠兄名義上共同負起那次的壘球賽,我負責白天的壘球賽,他負責晚會的主持,當他要參與話劇的表演,我短暫代為主持介紹,我說「普度歌舞團」將要表演,掀起相當的高潮與響亮的掌聲。您還曾說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其實當時是靠教授、同學與家屬們的團結精神,一起努力付出,才有那結果。時間一過就是四十年,真快,但此事永忘不了,我想您也是。
鄭乃忠(Purdue):1970年代由於是台灣白色恐怖時代,台灣人的聚會都比較小心舉行。蔡嘉寅當時已在Purdue當敎授,聚會常在他的家,球隊也由他帶領,這很有幫助同鄉會的成長。
陳坤木(Ann Arbor隊):我1955年台大電機系畢業,1957年拿到fellowship到哈佛大學,當時只有兩個台灣人,我們找朋友打球,分頭買手套,球棒。1960年畢業,到密西根大學安那堡敎書,買裝備又開始組隊打球。1964年轉校到密西根州立大學敎書,有上百台灣留學生,只有我在工作,我就招呼大家打球,與安那堡對打。台灣人夏令會在芝加哥開時,有六、七隊來打,都是為打壘球而來夏令會的。我敎出四十多位博士,有十多位台灣人,都是打球的。我二十多歲就打球,今年已八十歲,我的孩子也打球,壘球對台灣人的團結很重要。
甘義任(Detroit隊):在底特律隊打了四年球,在底特律、安那堡、普度、多倫多出賽,隊友中有多位醫生,陳友珍醫師為大家做制服。我們到Kmart買手套,只買得起5、6元的,是小孩用的,雖然裝備簡陋卻常贏球。我的擊球習慣,善於攻左邊之外野,很少有人能接到我的球。有一次跟Ann Arbor隊比賽,我打了很遠的球,相信我可跑到Home Base。沒想到竟有人接到我的球,當時我非常生氣。但沒想到在這次團聚會場裡,陳坤木教授就回應說那位接到球的人就是他。人生很奧妙,我一直被此事困擾,沒想到四十年後的今天竟然碰見到我這位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