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台灣人民主運動史話(二)南加州台灣協志社成立 ◎ 楊嘉猷

0
829

本系列文章係作者根據個人記憶以及有限的文獻資料寫成,文中若有缺漏,歡迎對此一歷史過程有親身體驗或有收藏資料的鄉親來稿補益,讓這段歷史能完整呈現,並留給我們的子孫。

二、南加州台灣協志社成立

美國南加州的洛杉磯郡(Los Angeles County)是美利堅合眾國最接近台灣的地區,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氣候頂好,世界各國族裔移民在此融洽和睦共存。八十年代台灣大量移民來美,到此第一站就停留下來定居,並開始從事發展各種事業,於是成為美國台僑人口最多的地方。特別是在洛杉磯市區近郊的蒙特利公園市(City of Monterey Park),台僑群居最多,被稱為小台北。但是由於他們在台灣時期受到國民黨政府實施的白色恐怖統治,加上以河洛人、客家、原住民,族群分化而治之手段,使台灣人互相猜忌,不能團結及對立,即使到現在,台灣移民雖生活在新大陸自由民主國度,仍心存陰影,無政治色彩的台灣同鄉會都不敢輕易參加,更何況是政治性組織或活動呢。

在海外新國家,族裔的團結,關係到新移民群的安居從業、自由平等、福利分配等等至為重要,積極促進各族群的團結是必要課題,所以社區的領導者,或長輩都很費盡心思與用智慧來培養鄉親認同台灣人主體意識,促成團結一體的觀念。此時有一位教會長輩,他在日治時代台灣文化協會的發源地—台中縣霧峰,萊園中學擔任教務主任的教育家許贊育先生,他時常教導並鼓勵我們,在台灣同鄉會之外應有新形式的組織來補充原有同鄉會功能的不足,這就是後來南加州台灣協志社成立的主要動機。把協志社訂位於聯誼性的、社會性的、文化性的,必要時也加入政治性活動的社團,而從中培養出新移民的對內團結合作,對外要關心故鄉的黨外民主運動為要務。

台灣協志社導師許贊育先生

(註:霧峰私立萊園中學創辦人林攀龍校長是日治時代台灣文化協會領導人林獻堂先生的長公子,他創校時邀請當時在霧峰基督教會牧會的許贊育先生共同創校,以「有教無類」、「德育為重」、「培養人格」為重的理念辦理這所中學,而收取許多他校認為不好管教的學生而給予「誠信」、「博愛」教育。結果該校為台灣社會培養出許多人才,例如前國防部長湯曜明,副部長陳必照等。在企業界有尹衍樑等,可知許贊育老先生是一位功不可沒的教育家)

在八十年代初的因緣際會,在洛城又有數個很巧的配合,有桃園縣長許信良夫婦在中壢事件後來美國訪問期間,台灣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因而不復返台留居美國反抗專制政權。在南加州配合地方人士共同出版了《美麗島》雜誌以宣傳台灣民主政治。又有留日台灣獨立運動家史明先生由日本轉進美國從事組織活動。又發生留美學者陳文成教授返台省親時在台灣發生命案。最後有1982年7月24日的台灣黨外中央民意代表訪美四人行在洛杉磯千人餐會等等的總結局,鼓舞了南加州的台灣人僑社,掀起一片團結、愛鄉的情結,使本來只止於聯誼活動的同鄉會系統,及教會活動的領導人如周實、陳憲治等配合南加州幫諸人士重新思考海外台灣人的組織,除聯誼活動之外,更應該加上關心故鄉自由民主,安全繁榮前途的活動及恴識,因此開始認真地思考建立新組織,最後取名為南加州台灣協志社,開始了籌備工作。

1983年1月15日,大家所期待的南加州台灣協志社,在大洛杉磯區的蒙特利公園市(City of Monterey Park)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好牧者教會舉辦成立大會,並選出許丕龍為第一任社長,周實為副社長,開始踏出超越南加州台灣同鄉會功能,成為負有和台灣黨外民主運動理念連動的新型態組織了。

南加州台灣協志社創社社長許丕龍與音樂大師蕭泰然教授。

台灣協志社的重要工作﹕平時要加強海外鄉親聯誼活動,並從聯誼中培養真情的「團結合作」,培養「台灣精神」及「關心黨外台灣民主運動」。如遇偶發的政治案件,會員應發揮智慧,集思廣義,配合島內黨外民主運動人士的需求,完成最妥善的配合以解決其問題。

協志社第一任社長許丕龍,是位虔誠的基督徒,教會關係深厚,多才多藝,慷慨好施,友朋眾多,是一位領導幹才,尤其他的摯友蕭泰然教授初來美國,人地生疏之際,他給予蕭教授多方照顧,讓後來南加同鄉在音樂方面的活動,活潑多彩多姿。副社長周實,是位同鄉會老幹部,為人誠懇。正副社長發揮專才及領導的才能,他倆服務社區不遺餘力,故就任後不久就有極佳表現。在五月份的母親節舉辦音樂歌唱比賽,這是社區的首次嚐試,有二百人參加,是相當成功的活動。十一月則是聯合南加州台灣人教會和同鄉會,在柑縣的水晶大教堂舉行三千人感恩節音樂會,這個創舉音樂會使蕭泰然教授從此以後在音樂領域方面活躍起來,使教會、社團合作配合起來;使散沙同鄉凝結團結起來,實際地邁向海外台灣人民主運動的第一步。

1985年4月20日。南加州台灣協志社第二屆社長周實(中)。

1984年3月10日,協志社理事改選,17日選出周實為第二任社長,陳憲治為副社長兼企劃,理事許錦銘(財務)、林哲雄(座談)、許英智(總務)、謝清志(公關)和胡忠信(文書資料)等。這一年在活動上更上一層樓,五月份請FAPA彭明敏會長作政治性問題的演講,之後陳芳明講吳濁流先生的愛台灣文藝作品及林哲雄講「音樂大師江文也的生平及作品」等等演講來培養鄉親的愛台灣精神。

南加州台灣協志社於1985年3月1日假盟是林肯大飯店主辦「江南案座談會」,白狼張安樂出現說出真象。

1984年10月15日北加州舊金山區發生江南案。美籍華裔作家劉宜良(江南)在其住家被中華民國情報局所雇用的台灣黑道份子刺殺身亡,案情涉及蔣經國總統次子蔣孝武為主謀之案件。在案件發生後的次年3月1日,南加州台灣協志社幹部邀請江南夫人崔蓉芝女士到蒙特利公園市林肯酒店舉辦「江南案座談會」,主題為「揪出殺害江南的元兇」,由周實主持。在當天座談會中,突然出現殺手陳啟禮的朋友張安樂(綽號白狼),偕同一位據說替陳啟保管為保命而存的錄音帶的人士,在會場宣布「蔣孝武是謀殺江南的元兇」,這報導使美國政府大怒,案情延燒影響台美關係鉅大,並使蔣經國下令取消國防部情報局。又劉宜良遺嬬崔蓉芝在美國控告中華民國政府,1990年獲得賠償145萬美金以達和解。台灣蔣經國宣布蔣家不會有家庭世襲政治,據說和江南案有關。

1985年3月9日南加州協志社舉行第三屆年會,選出鍾金江擔任社長。他是一位誠信剛直、能言善道、政治屬性極高並有經驗的社團領導者,故他上任後,除加強和台灣各界的來訪外也和海外的各組織連繫,最後推動了台灣人為民主前途在華府國會前的一週靜座絕食活動。我們深信這一次美國國會前的靜坐絕食運動意義重大,影響後來台灣成為世界上民主國家的最主要動因。

一九八五年度台灣協志社主席鍾金江(站立者右二)歡迎黨外人士來訪南加州。左四為台灣協志社導師許贊育先生。

原來1985年初開始,黨外政治人物逐漸認識要改變台灣政治生態,促進台灣民主政治,必須靠強而有力的政治組織,也就是非組織政黨不可。正好此時因美麗島高雄事件受國民黨政府長期囚禁的施明德,在獄中為促進台灣建立反對黨的成立而發動絕食運動,誓言用犧牲生命來喚起黨外人士組織反對黨。消息傳到海外的南加州,關心政治的南加州台灣協志社同志,立即由社長鍾金江召集幹部會議,一致決議同樣用絕食方式響應,並為讓更多的關心台灣民主運動的鄉親參與,決定擴大宣傳,並從七月一日開始為期一週七天,在華盛頓DC美國國會大廈前做靜坐絕食運動。

這是由南加州台灣協志社發動的,也是海外台灣人頭一次全美大規模的政治性活動,所以只許成功,不容失敗,故要有充分的規劃與準備。之外,也要美國重要地區的社團及其重要幹部的配合與參與,尤其華府鄉親的支援非常重要。真慶幸,德州休士頓、紐約、芝加哥、舊金山、西雅圖,甚至加拿大等同鄉都主動地積極配合。華府地區鄉親也在生活上及醫療方面準備給予支援,住宿則安排在FAPA新購入的辦公樓房,雖不能說是十全十美,但可說是準備齊全,鄉親的合作讓人深信團結的力量是不孤獨的!我們南加州台灣協志社全體成員感謝、再感謝。

1985年6月29日,各地參加絕食者分別從居住地到華盛頓DC,為台灣組黨爭民主而展開絕食的活動。在向華府出發前,協志社同志特別成立了關心施明德絕食後援會,許信良、艾琳達等人也參加。當天我們搭夜班飛機從LAX向華府出發,計有許信良、許丕龍、謝清志、鍾金江、陳昭南、胡忠信、歐煌坤、謝聰敏、江昭儀及楊嘉猷等等共十名。

1985年7月7日,艾琳達女士支援島內黨外人士建黨運動,於華府國會前絕食一週。

7月1日是絕食活動的第一天,早上八點,絕食團隊帶旗結隊從FAPA辦公室出發到達美國國會前草坪公園前的道路,分別豎立紅、綠、黃三色以英文寫有1. Taiwanese American for Democracy in Taiwan,2. Hunger Strike to free Political Prisoners in Taiwan, 3.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等布條。我們就在布條前人行道邊緣靜坐絕食。除絕食團員外,可以看到從美國各地及加拿大等地趕來參加的鄉親,有全美台灣同鄉會會長楊黃美幸、台灣獨立聯盟陳南天……、洪哲勝及田台仁、施明德太太艾琳達,及弟弟施明雄(從加拿大來),更有DC的朋友來向道路上行人分發我們印製的傳單。

這就是南加州台灣協志社為配合台灣島內的民主運動發動的海外台灣人第一次大規模活動。這讓全美國看到台灣人的行動,聽到台灣人自由民主的訴求呼喚。靜坐在下午五時結束,大家又結隊步行回FAPA辦公室休息。

絕食團隊原班人馬從七月二日到七月七日共七天皆如初一,每天以同時間,同樣動作從FAPA辦公室團體行動到國會前絕食靜坐。更有從全美各地方趕來參加絕食或打氣的鄉親,這使我們忘掉飢餓而從心裡感到溫暖與感謝。

艾琳達和華府的同鄉們印製很多的文宣傳單,分別向路過的人分發或向行人說明台灣國民黨政權的專制、侵害台灣人的自由民主、壓迫台灣人的人權,以及我們為何在此絕食等等。同時他們也聯絡華府地區的媒體、平面新聞、電視公司到現場採訪、錄影等,使全世界人知曉台灣的政治現況、台灣人的政治訴求。同時也讓海內外的台灣人知道一群美國台灣人的絕食行動,敦促台灣人在政治上要求平等並給國民黨施予壓力,早日能在台灣建立台灣人的民主政黨。

台灣協志社導師許贊育先生(左二)、第四屆社長江昭儀(右一)、副社長王喜美。

1986年3月1日,台灣協志社第四屆年會在蒙市林肯大酒店召開,會中選出江昭儀為社長,王喜美為副社長。大會中邀請何汝諧教授演講:「神秘海洋與人類的關係」;又請台灣革命黨洪哲勝講「台灣前途的主張」;也請來台灣黨外人士邱豐員報告「台灣黨外進行組黨的現況」,講題都非常專業,並和台灣前途有關,所以幹部及社員受益良多。

新任社長江昭儀是一位專職會計師,為人和藹,熱心公益,執行力強的財稅人物。副社長王喜美是首位女性幹部,她熱心公務,大家期待今後起示範,帶領更多女性參與社團的工作。

1986年四月。南加州台灣協志社第四屆社員野營活動

打鐵趁熱,江昭儀就任當月就請許吳智同志舉辦全體社員及全家的「美西地理參觀研究野營旅行」。許兄是留學加拿大研究地質的專家,畢業後全家移居美國南加州,服務於加州政府研究土質領域,在1981年度擔任台灣同鄉會會長,其間完成創舉,即是向僑委會交涉南加州同鄉會幹部及會員的返台省親,這就是打破海外黑名單,要求海外台灣人自由返鄉的權利。幾經交涉後省親團成行,是當時不容易的一件大事。

圖片 楊嘉猷提供

美麗島事件中的黨外人士林義雄夫婦來美,南加州台灣協志社發起接機。
南加州台灣協志社主辦抗議國民黨政權35年戒嚴,台灣獨立運動前輩史明先生參加抗議活動。
1985年11月16日,台灣黨外 (省市議員、縣市長) 選舉海外支援會。
台灣黨外 (省市議員、縣市長) 選舉海外支援會海報。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